HomeHYPER news“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入局、Hyperliquid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入局、Hyperliquid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2025-10-11
Polymarket获得20亿美元战略投资,预测市场竞争加剧,合规与去中心化路径并存,机构看好预测市场金融化不确定性的潜力。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入局、Hyperliquid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你上一次听到 Web3 的 10 亿美元级别的融资,是什么时候?

2025 年 10 月 7 日,预测市场 Polymarket 官宣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际交易所(ICE)将对其进行 20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投后估值高达 90 亿美元,这不仅是近年来 Web3 领域项目获得的最高融资额之一,更将预测市场的潜力与热度推至舞台中央。

有意思的是,近期无论是 Hyperliquid 等去中心化玩家加入新战局,还是 Kalshi 为代表的合规后发玩家加速追赶,这场竞赛都在肉眼可见地加速。

而在此背后,不仅关乎谁将主导未来的预测市场,更关乎如何金融化现实世界中的所有不确定性。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入局、Hyperliquid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去中心化预测市场一直是区块链早期应用的重要实践赛道之一,譬如小编就在多年前的诸多科普书籍中频繁看到 Augur 等古早玩家的举例 ——无论是选举、天气、通胀、体育还是 IPO,用户都可以在去中心化上直接交易「是 / 否」合约。

但实际上,虽然概念提出得早,但直到 Polymarket 的出现,才算是真正将这个概念破圈出界,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助推:

在传统民调普遍更倾向于某一方的大背景下,最终Polymarket 以超越民调的精准预测和可验证的价格信号,证明了这种用「真金白银」投票的去中心化预测市场,具有极高的市场风向观察参考价值。

这也导致近半年来,Polymarket 在不同事件中已经开始频频成为主流媒体引用的概率参考来源,不过预测市场一直在合规的桎梏中挣扎,像 2022 年 Polymarket 就因运营未注册的衍生品市场,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处以 140 万美元罚款,并禁止向美国用户提供服务。

而近两年来,成立比 Polymarket 还早的 Kalshi 异军突起,选择了一条专注于合规的道路——成为首家由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预测市场平台,且2024 年 10 月,联邦法院还裁定其获准上线美国首个受监管的选举市场,这也让 Kalshi 的监管地位更加稳固。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入局、Hyperliquid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来源:polymarketanalytics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0 日,从 Polymarket 与 Kalshi 的数据对比来看,除了总交易量 Polymarket 以 13 亿美元 vs 4.1 亿美元大幅碾压之外,在市场数量(1.02 万 vs 4.35 万)及未平仓合约量(1.7 亿美元 vs 2.4 亿美元)上,Polymarket 均已落后 Kalshi。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重返美国市场,Polymarket 其实也在今年采取了合规嫁接的战略:早在 7 月它就已以 1.12 亿美元收购持有 CFTC 牌照的交易平台 QCX LLC,已开始对包括体育赛事和选举市场在内的事件合约进行自我认证。

这也很可能和最新的 20 亿美元巨额融资是一个组合拳,且 Polymarket 首席执行官 Shayne Coplan 在 10 月 9 日也发布带有 POLY 符号的推文,可能成为两雄竞争的关键变量。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入局、Hyperliquid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可能不少人会好奇,为什么纽交所的母公司 ICE 会对 Polymarket 掷出 20 亿美元的巨额赌注?

这需要跳出 Web3,从更大的金融母集来理解预测市场。

首先,ICE 一直在 Crypto 领域积极布局,包括多年来以母公司和多个关联实体相继布局加密金融产品,陆续覆盖比特币现货、期货合约等标的,也包括众所周知的加密交易平台 Bakkt。

其次,预测市场在本质上是「交易平台」的一个子集,或者说另一种呈现形式,譬如 Polymarket 上有很多针对 BTC、ETH 等主流加密资产在 10 月底、年底等不同时间节点的价格预测投注。

从理论上而言,如果将预测兑现的时间节点无限细分,从年底到今日结束,再到 1 分钟后、1 秒钟后,那本质上这就成了交易平台上的即时「投注」(买卖行为),ICE 看重的或许正是这种能够金融化一切不确定性的能力,它能拓展现有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的边界。

因此,像 Polymarket 这样拥有巨大用户基础和交易量的平台,可以作为 ICE 集团未来结构化金融产品、机构对冲工具和信息定价服务的关键入口,换言之,ICE 并非看中单一应用,而是押注预测市场「衍生化一切」不确定性的潜能。

也正因如此,除了 Polymarket 与 Kalshi 这种更像是一条事件市场专科路径的竞争,Hyperliquid 等去中心化玩家也开始探索着在高性能合约平台入口上插入预测模块的混合路径,两条路径分别有其优劣,但未来也可能互为补充或竞争。

譬如 Hyperliquid 通过的 HIP-3 提案,它在核心基础设施上引入了无需许可、由开发者部署的永续合约市场,此前只有核心团队可以上线交易对,但现在任何质押 100 万 HYPE 的用户都可以直接在链上部署自己的市场。

简言之,HIP-3 允许在 Hyperliquid 上无需许可地创建和上线任何资产的衍生品市场,这彻底打破了过去 Perp DEX 只能交易主流加密货币的局限。

这不仅意味着开放的合约部署机制,也为后续的预测市场模块奠定了技术基础,未来在 Hyperliquid 上,用户或许可以直接交易这样的市场:

在这种架构下,预测市场不再是一个独立赛道,而成为链上高性能衍生品体系中的一个子模块,且由于它复用了 Hyperliquid 的撮合深度、清算系统和订单簿逻辑,天然具备更高的交易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相比之下,Polymarket 的模型更偏「事件交易」,Hyperliquid 的模型更偏「价格交易」—— 一个从信息出发,一个从结构出发,却都在指向同一个终局:让未来的概率被市场即时定价。

总的来看,以 Hyperliquid 等重量级去中心化玩家的介入,与 ICE 20 亿美元投资为前后节点,预测市场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供大家「下注」或「预测未来」的小工具,而是成为机构、分析师甚至央行观察市场情绪的前哨站。

这也意味着,它已不再只是投机者的乐园,而是正快速蜕变成一个高效率、高流动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成为 DeFi 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原语。

Live Chat

Customer Support Team

Just Now

Dear LBank User

Our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system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connection issues. We are working actively to resolve the problem, but at this time we cannot provide an exact recovery timeline.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If you need assistance, please contact us via email and we will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and patience.

LBank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