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HYPER notícias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2025-09-19
Aster完成TGE,$ASTER代币首日表现超预期,交易量突破3.1亿美元,新增33万个独立钱包地址,TVL激增至10亿美元。Aster选择隐私优先路线,提供Hidden Orders功能,瞄准大额交易者需求。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9月17日,Aster完成TGE,$ASTER代币首日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代币在上线不到24小时内,总交易量突破3.1亿美元,新增超过33万个独立钱包地址。开盘价0.03015美元,日内最高触及0.528美元,单日涨幅约1650%。平台的 TVL 也从3.5亿美元激增至10亿美元。

这样的开局确实令人瞩目。

产品好用和有人用,才是空投之后 DEX 们的基本盘,也决定着某个项目是否有收入进行回购,从而进一步提升代币价值。

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值得探讨:当 Hyperliquid 已经用“性能即正义”的路线占据永续 DEX 半壁江山,月交易量突破3300亿美元时,这个赛道的同类产品们,还有其他路径可走吗?

Aster 的某些产品细节,正在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6月,Binance创始人CZ在社媒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你要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代币,你不会希望其他人在订单完成前就看到它。”他直言,永续DEX需要“暗池”功能。

Aster 选择的正是这条“隐私优先”的路线。作为由Astherus和APX Finance合并而来、获得YZi Labs(原Binance Labs)支持的永续DEX,Aster没有追随 Hyperliquid 的性能竞赛,而是聚焦于解决另一个痛点:

在区块链的透明世界里,如何让大额交易者不再为“被看见”付出代价?

当一个赛道的领先者已经如此强大,后来者是应该在同一条路上追赶,还是开辟全新的路径?

Aster的选择,或许能给出一些启发。

理解Aster的产品设计,要从其双模式架构说起。平台精准服务两类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

Simple Mode 瞄准追求速度和更偏 degen 策略的交易者。

一键下单、自动MEV防护,以及那个很难不让人注意到的1001倍杠杆。当Hyperliquid提供50倍、多数CEX提供100-125倍杠杆时,Aster直接将数字推到了四位数。这看似激进,但确实瞄准了特定用户群体。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另一方面,Pro Mode则是专业交易者的领地。

这里有完整的订单簿深度、专业图表工具、网格交易,当然还有上文提到的 Hidden Orders。同时,平台的费率结构也颇具竞争力:

根据公开信息,Aster的Maker费率为0.010%、Taker费率为0.035%,而Hyperliquid为0.015%/0.045%。虽然差异看似微小,但对高频交易者来说,这些基点的差异会在大量交易后形成可观的成本差异。

跨链能力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Aster支持BNB Chain、Ethereum、Solana、Arbitrum等7条以上的链,用户无需进行跨链桥接即可切换。截至9月,平台的 TVL 也达到3.6亿美元,显示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股永续合约功能。Aster提供苹果、微软、英伟达等多支美股蓝筹的24/7交易,完全用加密货币结算。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除了交易功能的创新,Aster在资本效率上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传统的永续交易中,作为保证金的USDT或USDC只是静静地躺在账户里,不产生任何收益。但在Aster,用户可以选择使用 USDF 作为保证金。

USDF是什么?简单说,它是一种Delta中性收益型稳定币,由Lista DAO发行,通过将底层资产投入到低风险的DeFi协议中产生收益。

作为BNB Chain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USDF不仅为用户提供稳定收益,也进一步强化了链上TVL的稳定性。

根据平台最新数据,存入 USDF 目前的APY已经达到了4.5 %,而使用 USDF 的APY 更是达到了12.2%左右,这个收益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相当可观。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鼓励USDF的使用,Aster在其空投积分系统中给予USDF持有者20倍的积分加成。同时,Trade & Earn计划规定,每个账户最多可以有10万USDF参与交易奖励计算,这既鼓励了采用,又防止了大户垄断奖励池。

在了解了Aster的整体产品布局和资本效率创新后,我们来看其另一个差异化功能,Hidden Orders。

去年11月,外网知名交易员James Wynn在Hyperliquid平台上建立了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多头仓位,这个巨大的仓位完全暴露在公开订单簿上。

其他交易者很快注意到了这头"大鱼",开始有针对性地狙击他的仓位。通过协同操纵价格,他们成功触发了连环清算,Wynn最终损失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账面利润。

对那些需要执行大额交易的机构和巨鲸来说,"被看见"往往意味着额外的成本。

Aster的Hidden Orders功能基于零知识证明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当交易者在Aster Pro模式下选择隐藏订单时,订单信息会通过ZK电路加密,只有撮合引擎能够验证订单的有效性,而无需知道具体内容。订单保持价格-时间优先级,但在成交前完全不可见。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DEX上执行大额交易策略,而不必担心被抢先交易或被恶意狙击。重视隐私的交易者们,也多了一个新选择。

如果说2024年是永续DEX的爆发年,那么2025年就是格局初定的关键时刻。

根据dYdX 之前发布的,DEX衍生品交易量在2024年增长132%,达到1.5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年将达到3.48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远超现货 DEX,也让 CEX 开始正视这个新兴力量。

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不同平台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但 Hyperliquid 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Aster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而是解决另一个痛点:交易隐私。

这种选择背后有清晰的市场洞察。永续DEX的用户可以粗略分为三类:散户投机者关注杠杆和费率,专业交易者重视执行质量和工具,而机构和巨鲸则最在意隐私和市场深度。Hyperliquid很好地服务了前两类用户,但第三类用户的需求,目前看似乎仍未被充分满足。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根据 DefiLlama 的数据,过去30天,Aster 的交易量约为16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增长趋势。

Aster在2025年6月创下了340 亿美元的月交易量纪录,累计交易量超过 5170 亿美元。这样的交易量已经让 Aster 稳居永续DEX的第一梯队。考虑到其今年3月才完成品牌重塑,这个增速相当可观。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从这个角度看,Aster的隐私路线不是要替代Hyperliquid,而是要开辟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当市场足够大时,不同定位的平台都能依据自己的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今天的CEX市场,Binance、Coinbase、OKX各有所长,服务不同的用户群体。

在加密世界,"谁投资了你"往往和"你做什么"同样重要。

对Aster来说,YZi Labs(原Binance Labs)的支持不仅是一张信任背书,更可能决定其未来的发展轨迹。

今年3月,当Astherus和APX Finance宣布合并成为Aster时,YZi Labs的背书让市场迅速认可了这个“新”品牌。毕竟,在充斥着各种"创新"的DeFi世界,有实力背景的项目更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更实际的价值可能在于生态资源的潜在共享。

虽然YZi Labs已经独立运营,但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Binance Labs,对 Binance 生态的理解和人脉关系并未消失。这种软连接在关键时刻可能发挥作用,比如在寻求流动性支持或生态合作时。

如果说Hyperliquid选择了独立发展的路线,不接 VC 投资,不在其他公链生态多点开花;那么 Aster 则明确走向了生态协同的路线。

根据公开信息,Aster已经与PancakeSwap、Trust Wallet、SafePal等BNB Chain生态的核心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PancakeSwap的合作尤其值得关注。作为BNB Chain上最大的DEX,PancakeSwap拥有数十亿美元的流动性。虽然具体的流动性共享机制尚未公开,但这种合作至少意味着用户基础的潜在互通。PancakeSwap的用户如果想尝试永续交易,Aster会是自然的选择。

Trust Wallet和SafePal的集成则解决了另一个问题:用户入口。这两个钱包在全球拥有数千万用户,直接集成意味着这些用户可以在钱包内无缝访问Aster。相比需要单独访问网站的DEX,这种便利性不容小觑。

最有趣的可能是与Four.meme的合作。Four.meme是BNB Chain上的meme币发射平台,Aster与其合作,试图捕获meme币交易者这个高度活跃的群体。考虑到meme币交易者往往偏好高杠杆投机,这种用户画像的匹配度很高。

永续 DEX 差异化竞争,Aster 能否成为 Hyperliquid 的挑战者?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到,Aster 这种联盟策略的逻辑很清晰:在DeFi的世界里,流动性是最稀缺的资源。与其从零开始构建,不如通过合作快速获得初始流动性和用户基础。这虽然意味着要分享部分收益,但能大大降低冷启动的难度。

另一个可能被忽视的话题,则是 Aster 之前的合并。

零知识证明在理论上很美好,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高频交易环境下的实施,需要极强的工程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尽管ZK技术已经被讨论多年,真正在DEX中大规模应用的案例依然寥寥无几。

Aster 的技术积累,很大程度上来自合并。根据官方数据,Astherus 和 APX Finance 在合并前累计处理了超过2580亿美元的交易量。这种经验的整合,加上YZi Labs(原Binance Labs)的支持,为 Aster 提供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总体上,YZi Labs的加持不仅意味着资金,更意味着整个Binance生态的潜在资源。与PancakeSwap、Trust Wallet等平台的整合,让Aster能够快速建立流动性网络,而这恰恰是大多数新DEX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完整的生态协同并非Aster独有。

其他永续DEX也在寻求各自的生态支持。Jupiter有Solana生态,之前的 Vertex 有Arbitrum支持。这种生态站队可能会成为永续DEX竞争的新维度:

不只是产品和技术的比拼,更是背后生态资源的较量。

Aster的机会在于不试图成为“下一个Hyperliquid”,而是成为第一个Aster。链上 DEX 的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不同定位的玩家。

关键在于接下来有限时间窗里的执行能力。

首先,Hidden Orders功能需要真正被机构采用。这需要不仅是技术上的完善,更需要市场教育和信任建立。

其次,与Binance生态的协同需要落到实处。虽然官方只确认$ASTER将在“主要交易所”上线,但市场普遍期待其能登陆Binance。考虑到YZi Labs的背景,如果真的实现,无论是通过直接上币还是Launchpool等形式,都将是巨大的利好。

首先,Hidden Orders功能的实际价值需要在真实交易中得到验证。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交易者开始关注链上隐私保护的可能性,如果Aster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隐藏订单执行,自然会吸引这些用户。

其次,生态协同的价值需要真正释放。

YZi Labs的投资组合协同、与PancakeSwap的流动性共享、Trust Wallet的用户入口整合 ——这些资源如果能够有效激活,将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

$ASTER确认将在主要交易所上线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生态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用户增长和交易量提升。

时机也很重要。随着加密市场的机构化进程加速,对专业交易工具的需求在增长。如果Aster能在这个窗口期站稳脚跟,建立起自己的用户基础,就有机会在永续DEX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最终,Aster的成功或许在于证明永续DEX市场可以容纳多种模式。

市场会给出答案。在透明与隐私、性能与功能、集中与去中心的多重权衡中,不同的选择会吸引不同的用户。Hyperliquid证明了性能路线的可行性,现在轮到Aster来验证自己路线的价值。

无论结果如何,竞争本身就是胜利。它推动创新,给用户更多选择,让整个生态更加丰富。这或许就是DeFi最迷人的地方:

永远有新的可能,永远有人在尝试不同的路。

Bate-papo ao vivo

Equipe de Suporte ao Cliente

Agora mesmo

Caro usuário do LBank

Nosso sistema de atendimento ao cliente online está com problemas de conexão. Estamos trabalhando ativamente para resolver o problema, mas, no momento, não podemos fornecer um prazo exato para a recuperação. Pedimos sinceras desculpas por qualquer inconveniente que isso possa causar.

Se precisar de ajuda, entre em contato conosco por e-mail e responderemos o mais rápido possível.

Obrigado pela sua compreensão e paciência.

Equipe de Suporte ao Cliente do L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