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andaHYPER berita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2025-09-29
苹果通过大规模股票回购提升股东价值,加密货币项目Hyperliquid和Pump.fun借鉴这一模式,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回购代币,推动价格上涨并减少流通量。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七年前,苹果公司完成了一项财务壮举,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该公司最卓越的产品。2017 年 4 月,苹果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市启用了耗资 50 亿美元的「苹果公园」园区;一年后的 2018 年 5 月,该公司宣布了一项 100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 这一金额是其在这座占地 360 英亩、被称为「飞船」的总部园区上投资额的 20 倍。这向世界传递了苹果的核心信号:除了 iPhone,它还有另一款重要性不逊于(甚至可能超越)iPhone 的「产品」。

这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回购计划,也是苹果长达十年回购热潮的一部分

如今,加密货币行业正采用类似策略,且节奏更快、规模更大。

永续期货交易所 Hyperliquid 与 Meme 币发行平台 Pump.fun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Hyperliquid 在 2025 年 8 月创下 1.06 亿美元手续费收入的纪录,其中超 90% 被用于在公开市场回购 HYPE 代币。与此同时,Pump.fun 的日收入曾短暂超过 Hyperliquid——2025 年 9 月某日,该平台单日收入达 338 万美元。这些收入最终流向何处?答案是 100% 用于回购 PUMP 代币。事实上,这种回购模式已持续了两个多月。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BlockworksResearch

这种操作让加密代币逐渐具备「股东权益代理」的属性

背后的逻辑在于,加密货币项目正试图复制华尔街「股息贵族」(如苹果、宝洁、可口可乐)长期以来的成功路径:这些企业通过稳定的现金分红或股票回购,斥巨资回报股东

即便是以传统股市的标准衡量,这样的数字也堪称惊人;在加密货币领域,更是前所未闻。

Hyperliquid 的定位十分清晰:它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永续期货交易所,兼具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的流畅体验,却完全基于链上运行。该平台支持零 Gas 费、高杠杆交易,且是一个以永续合约为核心的 Layer1。截至 2025 年中期,其月度交易量已突破 4000 亿美元,占据 DeFi 永续合约市场约 70% 的份额。

真正让 Hyperliquid 脱颖而出的,是其资金运用方式。

该平台每天将超过 90% 的手续费收入划入「援助基金」,而这笔资金会直接用于在公开市场购买 HYPE 代币。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decentralised.co

截至本文撰写时,该基金已累计持有超 3161 万枚 HYPE 代币,价值约 14 亿美元 —— 较 2025 年 1 月的 300 万枚增长了 10 倍。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asxn.xyz

这场回购热潮减少了约 9% 的 HYPE 流通供应量,推动该代币价格在 2025 年 9 月中旬攀升至 60 美元的峰值。

Pump.fun 通过回购已减少了约 7.5% 的 PUMP 代币流通量。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pump.fun

这家平台以极低的手续费,将「Meme 币热潮」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发行代币、搭建「绑定曲线」,让市场热度自由发酵。这个最初只是「玩笑工具」的平台,如今已成为投机性资产的「生产工厂」。

但隐患同样存在。

Pump.fun 的收入具有明显周期性 —— 因为其收入与 Meme 币发行热度直接挂钩

「可持续性」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目前支撑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核心,是它们「将收益回馈社区」的意愿。

苹果曾在部分年份通过回购与分红,将近 90% 的利润返还给股东,但这些决策多为阶段性的「批量公告」;而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则是每天持续将几乎 100% 的收入回馈给代币持有者 —— 这种模式是持续性的。

二者仍有本质区别:现金分红是「到手的收益」,虽需缴税但稳定性强;而回购最多只是「价格支撑工具」—— 一旦收入下滑,或代币解锁量远超回购量,回购的效果便会失效

但或许,这在加密行业中已属不易。

加密货币仍处于发展成熟期,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但目前已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回购策略恰好具备推动行业加速的要素:灵活、税务高效、通缩属性 —— 这些特点与「投机驱动」的加密市场高度契合。截至目前,这种策略已将两个定位完全不同的项目,打造成了行业顶级的「收入机器」。

首次让加密代币摆脱了「赌场筹码」的标签

我认为这背后蕴含着更深刻的启示:苹果早在加密货币出现前就领悟到,它销售的不仅是 iPhone,更是自家股票。2012 年以来,苹果累计回购支出近 1 万亿美元(超过多数国家的 GDP),股票流通量减少了 40% 以上。

如今苹果市值仍维持在 3.8 万亿美元以上,部分原因在于它将股票视为「需要营销、打磨、并维持稀缺性的产品」。苹果无需通过增发股票融资 —— 其资产负债表现金充裕,因此股票本身成了「产品」,股东则成了「客户」。

这种逻辑正逐渐渗透到加密货币领域。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没有将业务产生的现金用于再投资或囤积,而是将其转化为「推高自家代币需求的购买力」。

这也改变了投资者对加密资产的认知。

稀缺性

回购的力度,永远取决于背后现金流的强度

对加密货币而言,还存在「代币稀释」的风险。

苹果无需担心「2 亿股新股票一夜流入市场」,但 Hyperliquid 面临这一问题:从 2025 年 11 月开始,价值近 120 亿美元的 HYPE 代币将向内部人员解锁,其规模远超日常回购量。

Hyperliquid 与 Pump.fun 的「代币通缩实验」

@coinmarketcap

苹果能够自主控制股票流通量,而加密协议却要受制于多年前就已「白纸黑字写死」的代币解锁时间表。

即便如此,投资者仍看到了其中的价值,渴望参与其中。苹果的策略显而易见,尤其是对那些熟悉其数十年发展历程的人而言 —— 苹果通过将股票转化为「金融产品」,培养了股东忠诚度。如今,Hyperliquid 与 Pump.fun 正试图在加密领域复制这条路径,只是节奏更快、声势更盛,风险也更高。

Obrolan Langsung

Tim Dukungan Pelanggan

Baru saja

Pengguna LBank yang terhormat

Sistem layanan pelanggan online kami saat ini sedang mengalami masalah koneksi. Kami sedang berupaya keras untuk mengatasi masalah tersebut, tetapi saat ini kami tidak dapat memberikan perkiraan waktu pemulihan yang pasti. Kami mohon maaf atas ketidaknyamanan yang ditimbulkan.

Jika Anda memerlukan bantuan, silakan hubungi kami melalui email dan kami akan membalas sesegera mungkin.

Terima kasih atas pengertian dan kesabaran Anda.

Tim Dukungan Pelanggan L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