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客服
客服團隊
剛剛
親愛的 LBank 用戶
我們的線上客服系統目前遇到連線故障。我們正積極修復這一問題,但暫時無法提供確切的恢復時間。對於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如需幫助,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回覆。
感謝您的理解與耐心。
LBank 客服團隊
互联网资本市场(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ICM)
你Hyperliquid有的,我们也要有,而且要做得更好!
要知道,Hyperliquid在链上永续合约市场可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交易量一度占到整个去中心化永续市场的65%左右。显然,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Solana自然不甘心被后来者超越,于是推出了这份ICM路线图。
那么,这场"模仿秀"到底是怎么回事?Solana能否真的追上甚至超越Hyperliquid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份路线图是谁制定的。参与的都是Solana生态的重量级玩家:
市场微观结构
有毒流量
ICM路线图就是要平衡这种格局,吸引高质量的流动性回到链上。
Solana把这个宏大的计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短期(1-3个月)
这些改进预计在2025年7-9月陆续落地。
中期(3-9个月)
长期(9-30个月)
背后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明确了故事背景,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将详细分析ICM到底模仿、复刻了Hyperliquid的哪些看家本领。
并通过提高手续费而优先成交
ACE(Application Controlled Execution)
在ACE正式上线前,Jito Labs推出了名为Block Assembly Marketplace (BAM)的过渡方案。BAM的工作流程是:
BAM可以看作ACE上链前的试验田,功能上非常接近终极ACE,只是它运行在链下的独立网络中,而非Solana主链协议内置。
矛
盾
上述ACE/BAM思路,其实可以看作对Hyperliquid链上撮合机制的一种追赶。Hyperliquid是一个专用链(Appchain),天生就是为DEX服务的。而且Hyperliquid官方运营的HLP Vault实际上就是该平台最大的做市商之一,所以不难理解Hyperliquid的链规则更偏向于流动性提供者,已经在链层实现了许多保护做市商的设计,比如:
通用链加模块化插件
Solana当前采用的是Tower BFT
HyperBFT是Hyperliquid自研的共识算法
Hyperliquid每个区块都是最终区块
即时最终性
Votor等于是在说:"我们默认进行一轮投票就确认,但如果条件不够完美,我们就启动一个和HyperBFT几乎一样的两轮投票流程作为保险。",其实就是对Hyperliquid投票机制的模仿。
Hyperliquid能够进行两轮投票,有个重要前提:它采用了非常精简的验证者集,早期实际由不到5个实体控制多数验证节点,规模有限的网络可以极大降低BFT共识通信开销。
因为每轮投票的复杂度正比于参与通信的节点个数的平方
即便如此,Solana要同时做到"高去中心化+毫秒级最终性"仍极具挑战性。这也是为什么Alpenglow预计还需要一年多研发,预计2026年初(只能希望如此)才能上线。
传统区块链是单线程的,一个区块必须被完全执行和验证后,下一个区块才能开始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多线程引入的不确定性,确保所有节点按完全相同顺序得到相同结果。但缺点就是限制了现代多核CPU发挥性能。
排序(共识)
这种Pipeline模式中,CPU的不同核心可以被有效利用。一些核心可以专门处理网络消息和共识投票(排序),而另一些核心则可以全力进行状态计算(执行),两条流水线同时开工,最大化了硬件效率。
共识->执行->广播
为了让全球所有节点对交易结果达成完全一致,必须杜绝任何可能导致不同执行次序产出不同结果的因素
异步流水线方案之所以能够在Hyperliquid取得成功,就因为Hyperliquid作为一条功能单一的appchain,状态模型简单清晰(主要是各交易市场的订单簿和用户仓位)。开发团队可以明确划分哪些操作能并行、哪些有依赖,并据此设计高效的流水线。
但是,Solana作为一条通用链,交易中的依赖关系远比一个订单簿系统复杂。因此Solana要在通用环境下重现Hyperliquid的性能表现,其工程挑战要艰巨许多,需要重新开发很多代码,短期无法实现,因此在ICM路线图中也只能归为中期规划。即便如此,真正推出APE还要攻克一系列难题:
模仿秀
Hyperliquid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有利的先天条件上:
要在保持通用公链普适性、去中心化程度的同时达到 Hyperliquid 的水准,技术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可以说,Solana 正在补 Hyperliquid 的课,而且课程难度比 Hyperliquid 当初经历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ICM 路线图把这些任务拆解到 2027 年,可见官方也深知非一日之功。
Solana 与 Hyperliquid 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治理与升级节奏。Hyperliquid 团队规模小、决策集中,没有外部治理制衡,因而动作极快。今年 3 月 Hyperliquid 遭遇 JELLY 合约被操纵事件时,团队当机立断在数小时内下架相关市场,保护了资金安全,充分展现了集中决策尽管"政治上不正确",但在关键时刻确实有效、管用。
比如备受期待的 Firedancer(Jump 开发的高性能 Solana 客户端)从 2022 年启动至今(2025 年中)仍在测试打磨,尚未完全上线
比如 Jito 推出的 BAM,要真正让用户受益,必须大部分验证者都切换到支持 BAM 的客户端
即使一切顺利,到 2027 年 Solana 把 ACE 等都实现了,也仅仅是"补课成功"——赶上 Hyperliquid 在 2023-2024 年已经提供的功能而已。而 Hyperliquid 本身不会停下脚步:例如 HIP-3 提案将在 2025 年下半年上线,允许社区自主上架永续合约市场。种种创新将进一步扩大 Hyperliquid 的市场覆盖度。等 Solana 好不容易实现了 Hyperliquid 现在的功能,也许 Hyperliquid 又开辟了新的领跑优势。
尽管本文重点比较了 Solana 与 Hyperliquid 在技术路线上的交锋,但我们也要看到,Hyperliquid 的成功并不只有技术一项因素。Hyperliquid 在运营和生态上有很多可取之处:
反观 Solana 的 DEX 赛道,Drift 等 Solana 原生DEX目前在产品设计和激励机制上其实并无明显优势。仅靠将 Hyperliquid 的技术装备复刻成功,将链的性能追平,如果没有解决用户痛点的特色功能,也不会自动带来用户大规模回流,毕竟用户迁移也有成本。
因此,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模仿 Hyperliquid 的路,那永远只能跟在对方身后吃灰。Solana ICM 路线图的真正机会不在永续合约或订单簿领域。Solana 生态中还有诸多 Hyperliquid 未曾涉足的领域,例如 MEME 发射场、借贷协议等,这些领域同样能利用 ICM 带来的改进打造更顺滑的用户体验。如果 Solana 能在这些领域创新功能、解决用户痛点,那么即使在永续合约市场无法立刻扳回一城,也依然能巩固其"互联网资本市场"愿景的实现。毕竟 Hyperliquid 再强,也只是一个垂直领域的 App 链,而 Solana 拥有广阔多元的应用版图,这是其长远最大的资本。
Solana ICM 路线图彰显了 Solana 社区不甘示弱、奋起直追的决心。从 ACE 到 Alpenglow 再到 APE,每一项都对应着 Hyperliquid 的特色功能,确实有"针对性模仿"的意味。
模仿容易,超越很难
至少眼下来看,Hyperliquid 凭借自己在市场份额上的优势还在不断拓展版图,而 Solana 还在加速改造引擎的过程中,而且恐怕这个改造过程要持续不短的时间。
ICM 路线图描绘的未来令人憧憬,但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待时间检验。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倒是可以期待这场竞争带来更好的链上交易体验——不管最终谁胜出,用户都是受益者。
剛剛
親愛的 LBank 用戶
我們的線上客服系統目前遇到連線故障。我們正積極修復這一問題,但暫時無法提供確切的恢復時間。對於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如需幫助,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回覆。
感謝您的理解與耐心。
LBank 客服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