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新聞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2025-10-23
量子计算技术的突破和政治动作加剧了加密世界的量子威胁担忧,谷歌的量子控制力提升和Shor算法对加密系统的潜在破坏力成为焦点。
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科技圈和加密圈,本周有两条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个技术突破,一个政治动作,共同指向了一个让加密世界感到背脊发凉的问题:那个悬在比特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量子威胁,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这个词的意思是,假设技术会像汽车一样匀速前进

但这种判断,可能看错了谷歌的“王牌”。

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这次公告中,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那个13,000倍的速度,而是一个词组的转变:从“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到“可验证的量子优势”(Verifiable Quantum Advantage)。

控制力

这是一种物理学中极其复杂、混乱到连经典超算都无法模拟的系统状态

要看懂这一点,我们先要弄清两个概念:

什么是“量子比特”?

什么是“噪声”?

唯一路径

所以,这不再是狼来了的遥远呼喊。这是一声已经打响的发令枪,它宣告了一场波及全球的“密码学大迁徙”已经正式开跑。

这场迁徙的紧迫性,源于量子威胁的独特本质。它到底是什么?

它主要来自两个算法。第一种是Grover算法,一个“超级搜索引擎”,能加速破解哈希算法(如SHA-256)。但这并非致命一击,它带来的算力提升仍在可控范围内。

Shor算法

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通过你的“公钥”反推出你的“私钥”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必须先解释两个最基础的术语:

公钥无法反推出私钥

那么,造出这把“万能钥匙”有多难?

这必须区分“物理量子比特”和“逻辑量子比特”:

用成百上千个不靠谱的“乐手”(物理比特),组成一个“乐队”,互相纠错,来模拟出一个完美的“乐手”(逻辑比特)

2,300个“逻辑比特”

在24小时内破解,需要约1300万个“物理比特”(乐手)

这巨大的鸿沟,是“10年论”的底气来源。

先采集,后解密

今天

等到那台“1300万比特”的机器在未来某天问世,再用它来解密这些早已储存在硬盘里的“历史数据”。

P2PKH,一种早期的地址格式

永久暴露

至少有25%的BTC存放在这种公钥已暴露的地址中

历史包袱

这个“幽灵”已经潜伏在系统中,它瞄准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后量子密码(PQC)

这场迁徙的“地图”由**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美国政府的科技标准制定机构)**绘制。NIST发起了一场全球公开竞赛,遴选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新一代加密标准。首批“胜出者”已经确定:

但“新大陆”的地图虽已绘就,航行成本却可能高到无法承受。

我们之前过多地讨论了“治理”和“共识”的挑战,但现实是,PQC算法本身(尤其是基于哈希的SPHINCS+)在性能上是极其昂贵的。

根据最新的以太坊测试网数据(如Poqeth 2025研究):

正如圈内尖锐指出的:“在一个区块里,gas是远远不够的,跑不动啊,更别说那老古董比特币网络了。”

根本性的技术可行性

不同的区块链,正在准备各自不同的“航船”:

谷歌宣称量子优势,特朗普入股量子计算公司,比特币量子威胁又要来了?

大逃杀

国家队

量子计算早已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美国2018年的《国家量子倡议法案》拨款12亿美元;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将其列为第二大重点,据估计公共投资已超150亿美元。

但这都还只是“砸钱扶持”。

国家化

这场“国家级”军备竞赛,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

催熟

PQC标准

标准碎片化

NIST搞的是“开源”标准,希望全球共同采用。但如果美国政府通过“股权”把持了核心技术,其他大国必然会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转而开发自己的一套“国标”来对抗。

网络割裂(Splinternet)

这对BTC、ETH这种依赖全球统一、无国界共识的系统是致命的。一个“国家主权”的诉求,可能会从根基上瓦解“去中心化”的全球共识。

华尔街

$RGTI (Rigetti Computing)

$IONQ

市场(私人资本)正在和“国家队”一起,为量子竞赛疯狂“输血”。

实实在在地加速了

谷歌的“可验证的量子优势”不是演习,是发令枪。它宣告了人类对量子系统的控制力正在越过阈值,从“理论”迈向了“工程”。

在“国家队”和“华尔街”的双重加速下,圈内的参与者,该醒醒了:

面对这一未来,不同角色的生存法则很简单:

大过滤

它会残酷地筛掉那些治理混乱、反应迟钝、只有炒作的生态。最终能成功“上岸”的,才是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远见、有执行力的项目,也才是真正能“创建一个安全、自主的金融未来”的。

線上客服

客服團隊

剛剛

親愛的 LBank 用戶

我們的線上客服系統目前遇到連線故障。我們正積極修復這一問題,但暫時無法提供確切的恢復時間。對於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如需幫助,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回覆。

感謝您的理解與耐心。

LBank 客服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