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比特幣財庫
企業比特幣財庫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公司財務方式。公司不再只持有現金和傳統資產,而是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這一策略將比特幣視為價值儲存或投資選項。企業會將現金持有轉換為加密貨幣。這標誌著與傳統公司財務實踐的重大轉變。
這一概念挑戰了數十年來保守的財庫管理。傳統的企業財庫著重於透過低風險工具來保護資本。但比特幣財庫則更看重長期價值增值,而非短期穩定。這種做法要求企業接受更高的波動性,以換取潛在的不對稱回報。這一趨勢自 2020 年開始受到關注,並持續增長至今。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已有超過 178 家上市公司將比特幣納入其財庫。
查看 BTC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BTC()價格
BTC() 當前價格為 $0,過去 24 小時內漲跌 %,最近半年內漲跌 %。如需更多信息,請立即查看 BTC 價格。
彼得·蒂爾 vs. 麥可·塞勒:加密財庫之賭
加密財庫主要存在兩種方法,代表了對數位資產採用的根本性不同理念。比特幣導向與以太坊導向策略的差異,反映了對數位金融未來以及智慧合約在全球經濟中角色的深層信念。
麥可·塞勒的比特幣策略
塞勒專注於直接累積比特幣,作為 MicroStrategy 商業策略的核心。他將比特幣視為最終的財庫儲備資產,以及對抗法幣貶值的最佳對沖工具。他的方法涉及透過多種金融工具積極融資,以最大化比特幣持有量。此策略假設比特幣將成為全球主導的價值儲存資產,類似於過去金本位制中的黃金角色。
他的執行方式包括透過股票增發、可轉換債券及優先股籌資,然後逐步將資金引導至比特幣購買,並利用場外交易管道來減少對市場價格的衝擊。公司採用精密的時機策略,並與多個交易對手合作,以在不影響比特幣現貨價格的情況下完成大額交易。這種系統化的方法使 MicroStrategy 得以在保持營運靈活性的同時,累積大量比特幣。
塞勒的理念核心是建立他所謂「牢不可破的儲備堡壘」,基於比特幣的稀缺性與網路效應。他認為比特幣優於黃金,因為它有固定供應、可攜帶性和數位屬性。該策略將比特幣視為終極的長期價值儲存工具,會隨著法幣購買力的減弱而升值。此方法需要對比特幣長期成功的完全信心,以及接受顯著短期波動的意願。
彼得·蒂爾的以太坊策略
蒂爾採取間接方式,專注於以太坊,展現出風險投資的成熟手法。他並非直接累積,而是支持能轉型為以太坊財庫載體的公司。他的策略同時捕捉了傳統股權的上升空間與加密資產的敞口,同時避開直接的監管審查。這種方式提供多重退出策略,並相較於直接持有加密貨幣降低了集中風險。
執行上,他尋找被低估或未充分利用、且資產負債表穩健的上市公司,鼓勵管理團隊轉向以太坊財庫模式,同時維持原有業務運營。這種混合型模式既能受益於傳統業務現金流,又能享受加密資產升值。此策略需要對公司基本面及管理層素質進行深入盡調。
蒂爾將以太幣視為「可編程資本」,能驅動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及智慧合約生態。他認為以太坊是代幣化市場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基礎,這使以太幣擁有比比特幣單純價值儲存模式更多的長期可能性。他的理念強調戰略靈活性,以及為多種未來情境進行佈局,而不是將所有籌碼壓在單一資產上。
蒂爾策略案例:
- 投資 ETHZilla(前身為 180 Life Sciences),投入 4.25 億美元發展以太坊財庫
- 支持 BitMine Immersion,累積超過 152 萬枚 ETH(價值約 66 億美元)
- 建立靈活結構,允許資本根據市場狀況再部署
這種間接方式提供資本部署的彈性,並避免直接持有 ETH 所帶來的託管或監管風險。公司可以根據市場狀況調整加密資產的敞口,同時維持傳統業務運營。此策略對希望獲得加密資產敞口、但又不想承擔直接持幣風險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有吸引力。
查看 ETH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ETH()價格
ETH() 當前價格為 $0,過去 24 小時內漲跌 %,最近半年內漲跌 %。如需更多信息,請立即查看 ETH 價格。
其他擁有比特幣財庫的主要公司
Block Inc.:支付公司
Block Inc. 自 2020 年 10 月開始購買比特幣,其理念與 MicroStrategy 的激進策略不同。首次購買為 5,000 萬美元,取得 4,709 枚比特幣,當時約佔其總資產的 1%。執行長 Jack Dorsey 希望在維持營運靈活性的同時,使公司與經濟賦能目標保持一致。
Block 的比特幣策略是與核心商業模式相結合,而不是取代它。公司透過 Cash App 支援比特幣業務,該平台從比特幣交易手續費和託管服務中獲取收入。他們還透過 Spiral 資助比特幣開發,專注於協議改進和閃電網路的發展。
2024 年,Block 宣布實施定投策略,將比特幣收益的 10% 用於再購比特幣以納入財庫持有。這種方式能在市場波動中穩定累積,同時保持獲利了結的紀律。截至 2024 年 4 月,Block 約持有 8,027 枚比特幣,按當前估值約值 5.5 億美元。
其他值得注意的公司
公司 | 比特幣持有量 |
Tesla | Tesla 最初進行了比特幣配置,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持有 9,720 枚比特幣。 |
Semler Scientific | 於 2024 年 5 月採用比特幣。這家醫療公司以 4,000 萬美元購入 581 枚比特幣。 |
Stone Ridge Holdings Group | Stone Ridge 資產管理的母公司於 2020 年宣布持有超過 10,000 枚比特幣。 |
為何公司選擇比特幣作為財庫資產
傳統的企業財庫專注於銀行存款與國庫券等保守投資。但自 2020 年以來的經濟不確定性改變了這種方式。疫情迫使財務管理人重新考量風險模型,低收益與通膨擔憂推動企業轉向替代性價值儲存工具。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環境為比特幣財庫的採用創造了完美條件。央行政策、財政刺激與供應鏈中斷,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現金管理的風險報酬計算。
疫情後的經濟不確定性
隨著利率接近零,現金持有變得不再具吸引力。政府的應對措施帶來了傳統財庫管理無法解決的挑戰。前所未有的貨幣干預規模引發了對長期貨幣穩定性的質疑,使得比特幣的固定供應對企業財務主管越來越具吸引力。
利率變動
聯準會在 2022 至 2023 年間實施了美國歷史上最快且最大幅度的升息。低利率限制了傳統投資的回報,而高利率則使新債務成本高昂。比特幣在低收益與高利率環境下都能提供非相關性資產,當傳統債券面臨存續期風險時,比特幣依然具備吸引力。
印鈔與通膨
各國政府在疫情後宣布總額達 10 兆美元的刺激計劃,規模是 2008-09 金融危機的三倍。消費者物價指數在 2022 年 6 月達到超過 9%,並自 2023 年第二季度起維持在 3-4%,遠高於聯準會的 2% 目標。比特幣 2,100 萬枚的固定供應提供了對抗貨幣貶值的保護,並成為對抗貨幣擴張的可驗證對沖工具。
比特幣採用時間線
比特幣財庫趨勢有明確的里程碑:
起點
MicroStrategy 進行首次重大購買(2.5 億美元);Block Inc.(前身為 Square)投資 5,000 萬美元;Stone Ridge Holdings 宣布持有超過 10,000 枚比特幣。
興趣增長
Block Inc. 再次購買 1.7 億美元比特幣;FASB 修改數位資產會計準則;Tesla 與其他公司進行首次配置。
監管進展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現貨比特幣與以太坊交易所交易產品(ETP)。
政府行動
川普總統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
拒絕比特幣財庫的公司
並非所有大型公司都接受比特幣財庫。大型科技公司大多拒絕了股東關於比特幣採用的提案。
Meta 的拒絕
2025 年,Meta 股東投票否決了比特幣財庫的提案。超過 90% 的股東反對該提案。投票結果為 49.8 億張「反對」對比 390 萬張「贊成」。該提案原本將把 Meta 約 720 億美元的現金儲備部分轉換為比特幣。此提案由國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 Ethan Peck 提出。
Amazon 與 Microsoft
這些公司同樣拒絕了來自股東的類似提案。
拒絕的原因:
- 比特幣價格波動會影響公司收益
- 監管不確定性帶來法律與稅務風險
- 股東更希望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
- 董事會擔心其安全管理資產的法律責任
表現分析:2025 年比特幣財庫 vs. 現金
面向 | 比特幣財庫 | 傳統現金持有 |
成長潛力 | 策略持有約 597,325 BTC,平均成本約 70,982 美元,目前價值超過 640 億美元,未實現收益逾 210 億美元。BTC 於 2025 年 5 月觸及約 110,000 美元。 | 現金回報率仍低,在通膨下實際購買力持續下降,缺乏指數型成長。 |
近期表現 | 比特幣價格自 2024 年中約 70,000 美元上升至 2025 年 5 月約 99,500 美元(LBank 數據)。分析師預測後市可能上看 200,000 美元。MicroStrategy 2025 年第二季度每股盈餘為 32.60 美元,未實現比特幣收益約 96 億美元。 | 現金持有僅有小幅名義收益,但考慮通膨後實際回報為負。 |
股市影響 | 策略的股票表現與比特幣價格高度相關;許多時期市值大幅高於淨值。 | 現金持有提供穩定性但缺乏增值,估值主要與業務基本面掛鉤。 |
風險與潛在問題
風險因素 | 比特幣財庫 | 傳統財庫方式 |
波動與收益 | BTC 月內波動可超過 50%。2025 年第二季度雖因比特幣拉抬 EPS,但收益極度不穩定。 | 收益與估值穩定,可預測性高。 |
投資者信心 | 股權投資人可能覺得被迫成為加密投機者,分析師需追蹤加密市場來評估股權價值。 | 投資人更容易分析基本面,無需暴露於加密市場。 |
股東稀釋 | MicroStrategy 將股數自 2020 年的 9,700 萬擴增至 2025 年的 3 億以上以籌集比特幣資金,導致早期股東被稀釋。 | 除非為傳統需求融資,否則稀釋極小。 |
系統性風險 | 槓桿化比特幣財庫類似 2008 年 CDO 結構性問題。BTC 上漲促使更多借貸,推高估值;BTC 下跌則觸發強制平倉。 | 風險相對可控,與外部市場波動無直接關聯。 |
近期危機案例
- 2025 年 8 月:單日清算 1.61 億美元永續合約,顯示市場脆弱性。
- 2025 年第一季度:比特幣價格下跌導致 MicroStrategy 面臨 590 億美元未實現虧損,凸顯資產負債表風險。
- 2025 年第二季度:5.53 億美元清算事件,說明過度槓桿化企業會放大市場下行衝擊,波及加密與傳統市場。
監管不確定性
缺乏明確一致的監管框架,使風險遠超出單純的合規成本。法律與稅務制度快速演變,對未來加密資產持有的處理方式充滿不確定性。CFTC 與 SEC 等機構在鼓勵創新與保護投資人之間難以平衡,導致指引不斷變動。
2025 年的《GENIUS 法案》試圖將穩定幣儲備制度化,但卻意外加深了加密與傳統金融的聯繫。這一監管改變創造了新的金融傳染途徑,使本來分離的系統之間產生連動。缺乏統一的反洗錢(AML)與網路安全框架,讓整體系統容易受到複雜攻擊,進而削弱企業對加密採用的信心。
企業比特幣財庫的未來展望
市場依然在樂觀與謹慎之間分裂。麥可·塞勒的成功使企業比特幣持有正常化,但多數公司仍避免承擔此風險。
當前謹慎態度
比特幣財庫仍屬少數案例而非常態。Meta、Amazon 與 Microsoft 等大型科技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更傾向於持有現金等價物與傳統證券。企業傾向等待更清晰的監管與更佳的託管解決方案。財務長的評價標準仍是資本穩定性,而非投機。
成長潛力
數位資產監管持續發展,投資者情緒也不斷演變,這可能為更廣泛的企業採用打開大門。現貨 ETP 讓企業能透過傳統投資工具更容易接觸比特幣,縮小加密與傳統金融的鴻溝。
供需因素
比特幣具備通縮設計,截至 2025 年 9 月僅剩約 108 萬枚可供挖掘。若大型企業與政府大規模採用,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價格壓力。隨著供應減少與需求激增的組合,價格可能出現顯著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