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比特幣賭注:Strategy(原名MicroStrategy)如何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數位黃金寶庫

聽過有公司把整個未來押注在單一波動性資產嗎?這正是 Strategy 所追求的,它已轉型為全球首家也是最大的比特幣財務公司。

比特幣賭注:Strategy(原名MicroStrategy)如何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數位黃金寶庫
比特幣賭注:Strategy(原名MicroStrategy)如何轉型成為全球最大的數位黃金寶庫

從軟體巨頭到比特幣牛市:誰是Strategy?

MicroStrategy 最初由 Michael Saylor 和 Sanju Bansal 於 1989 年創立,專注於企業分析軟體,幫助財富 500 強企業理解其數據。在網路泡沫時期的 1998 年上市後,該公司經歷了劇烈的上漲,但在 2000 年卻遭遇了同樣劇烈的下跌,原因是「虛假會計」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調查,Michael Saylor 個人在一天內損失了驚人的 60 億美元。這使得該公司在隨後的二十年裡一直淡出公眾視野。

時間快轉到 2020 年 8 月,時任執行長的 Saylor 做出了一個將重新定義公司的決定:MicroStrategy 首次斥資 2.5 億美元購買了 21,454 個比特幣 (BTC)。是什麼促使他做出了這個大膽舉動? Saylor 擔心貨幣供應量的快速擴張、接近零的利率以及通膨風險,認為這些因素正在侵蝕公司現金儲備的價值。

Saylor 將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一種卓越、稀缺、安全且富有韌性的價值儲存手段,其固定供應量為 2,100 萬個單位,旨在實現長期升值,並​​超越法定貨幣。他甚至稱比特幣為「人類的終極財產」和「數位能源」。這種信念使他成為一位直言不諱的比特幣極端主義者,並將其他加密貨幣斥為投機性貨幣。這一轉變有效地將 MicroStrategy 變成了一家「比特幣投資工具」。

隨著公司於 2025 年 2 月 5 日更名為 Strategy™,這項承諾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此舉明確強調了比特幣在其品牌形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並採用了全新的比特幣標誌和橙色品牌色。 Saylor 表示:“Strategy 正在 21 世紀最具變革性的兩項技術——比特幣和人工智慧——上進行創新。”

Michael Saylor是誰?

Michael Saylor是 Strategy(前身為 MicroStrategy)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長。他是公司獨特比特幣策略背後的推動力,也是加密貨幣的積極倡導者。塞勒於 1989 年與 Sanju Bansal 共同創立了 MicroStrategy。在網路泡沫時期,MicroStrategy 於 1998 年上市後,他曾短暫成為億萬富翁。然而,在 2000 年,由於「創意會計」被曝光以及隨後股價暴跌,他個人在一天內損失了創紀錄的 60 億美元。後來,他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就詐欺指控達成和解。

2020 年 8 月,在擔任執行長期間,塞勒主導了 MicroStrategy 首次大規模購買比特幣的決定,因為他擔心貨幣供應量快速擴張、接近零的利率以及通膨風險會導致貨幣貶值。他將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認為它是一種卓越、稀缺、安全且具有韌性的價值儲存手段,其固定供應量為2100萬個單位,旨在實現長期升值,並​​使其比法定貨幣更持久。塞勒在電腦模擬技術方面的背景以及他透過數學模型理解世界的信念極大地影響了這個決定。他將比特幣描述為「人類的至高無上的財產」、「數位能源」和「金錢的真相」。塞勒是一位直言不諱的比特幣極端主義者,他認為比特幣是唯一值得長期持有的加密貨幣,並認為其他加密貨幣具有投機性和中心化特徵。他一些大膽的言論,例如建議人們“抵押房屋購買比特幣”,已經引發了巨大的“憤怒”和“批評”。

累積數位財富:Strategy 的比特幣儲備

Strategy 並非只是初嘗比特幣的滋味,而是一頭栽進了比特幣的世界。截至 2025 年 6 月 15 日,該公司擁有 592,100 枚比特幣的龐大儲備,目前價值超過 630 億美元。取得這些比特幣的總成本為 418.4 億美元,平均每枚比特幣的購買價格為 70,666 美元。換言之,這約佔比特幣總供應量的 2.8%。 Strategy 持有的比特幣數量是排名第二的企業投資者的 12 倍(截至 2024 年 7 月),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最大企業比特幣投資者的地位。

他們的激進收購策略一直持續到2025年6月:

  • 2025年6月9日至6月15日期間,Strategy以約10.5億美元的價格額外收購了10,100個比特幣,平均價格為每比特幣104,080美元。
  • 6月初,他們又增加了1,045個比特幣,價值約1.102億美元。
  • 光在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就收購了價值76.6億美元的80,715個比特幣。

秘密武器:Strategy如何為比特幣收購籌資

一家軟體公司如何承擔如此龐大的比特幣儲備? Strategy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融資方式:

  • 企業過剩現金流。
  • 發行新股:該公司透過「市價發行」(ATM)計劃出售股票。例如,在2025年6月9日至6月15日期間,該公司出售了超過73.8萬股(A類普通股和優先股),籌集了超過7,380萬美元。目前,該公司仍有超過391億美元資金可用於其ATM計畫的發行。
  • 發行債券:Strategy已發行多輪零息可轉換債券和傳統擔保債券,透過專門用於購買比特幣的可轉換債券籌集了約82億美元。這些可轉換債券的利息很低甚至為零,如果股價上漲,它們可以轉換為普通股,除非股價大幅下跌,否則這些債券就提供了所謂的「免費資金」。
  • 2024年10月,Strategy宣布了雄心勃勃的“21/21計劃”,旨在籌集總計420億美元(210億美元通過股權融資,210億美元通過債務融資),以便在2027年之前積累更多比特幣。

市場結論:MSTR 可作為比特幣的替代指標

不出所料,Strategy 的股價 (MSTR) 與比特幣價格走勢密切相關,相關係數在 0.7 到 0.9 之間。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將 MSTR 股票視為比特幣投資的替代指標。早期投資者已獲得高達 20 倍的收益,該股也從 2022 年中期的低點大幅反彈。

2024 年 12 月,MicroStrategy 被納入納斯達克 100 指數,這為其帶來了顯著提振,促使被動指數基金購買其股票,這可能有助於緩衝潛在的經濟衰退。 Strategy 的獨特策略甚至啟發了 Twenty One、Nakamoto、Trump Media、Metaplanet 和 GameStop 等其他公司考慮類似的比特幣收購策略。

MicroStrategy 的事件脈絡圖

以下是 Strategy(前 MicroStrategy)核心事件的「事件脈絡圖 Timeline”,每個節點附簡短說明

公司成立

Michael Saylor 与 Sanju Bansal 创立 MicroStrategy,专注企业级分析软件。

1989

上市(NASDAQ: MSTR)

在网路泡沫高峰期公开募股,股价迅速攀升。

1998年6月

创意会计风波

SEC 调查、财务造假曝光,当日 Saylor 个人市值蒸发约 60 亿美元。

2000年

首次购入比特币

以 2.5 亿美元购入 21,454 枚 BTC,开启“数字黄金”战略

2020 年 8 月

启动 21/21 计划

目标于 2027 年前透过股权与债务各募 210 亿美元继续买币。

2024年10月

纳入纳斯达克 100 指数

被动指数资金流入,提升市场流动性与关注度。

2024年12月

正式更名为 Strategy™

新品牌识别(比特币标志+橙色主色)彰显数字黄金定位。

2025年2月5日

大举买入 80,715 枚 BTC

季度总支出约 76.6 亿美元,平均价约 95,000 美元/枚。

2025年Q1

再购 1,045 枚 BTC

花费约 1.102 亿美元,延续加仓节奏。

2025年6月初

增购 10,100 枚 BTC

再投入约 10.5 亿美元,平均价约 104,080 美元/枚。

2025年6月9–15日

硬幣的另一面:了解風險

雖然 Strategy 的比特幣策略為許多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它並非沒有重大風險,也招致了不少批評。該策略“只要你能在預期的比特幣價格上漲的情況下,繼續以低利率借款”,就能奏效。

以下是需要考慮的主要風險:

  • 依賴比特幣升值:整個商業模式都依賴比特幣的持續價格上漲。如果比特幣價格不升值,甚至跌至零,Saylor 就會因為高槓桿而「吃虧」
  • 高槓桿和債務負擔:Strategy 透過可轉換債券和其他債務使用大量槓桿。他們有大量債務,包括 2028 年到期的 8.75 億美元、2029 年到期的 30 億美元和 2030 年到期的 20 億美元。如果比特幣崩盤,無法籌集新的股本,債券持有人可能面臨違約。
  • 股東稀釋:激進的股票出售稀釋了現有股東的權益。雖然比特幣價格上漲迄今為止抵消了這一影響,但比特幣價格下跌可能會侵蝕長期股東價值。
  • 獲利挑戰(減損費用):儘管比特幣價格飆升,但 Strategy 的淨利潤自 2020 年以來一直為負,2023 年除外。這主要是由於減損費用。根據會計準則,如果比特幣的市值跌破其購買價,即使未售出,也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上降低其價值併計入損失。比特幣的波動性意味著,即使是短暫的下跌也可能引發數億美元的報告損失。
  • 流動性風險:截至2024年12月,Strategy僅持有約4,000萬美元現金,比特幣是其唯一的其他重要流動資產。該公司完全依賴資本市場(發行債券和優先股)進行融資,缺乏傳統的信貸安排。這意味著任何突然的現金需求都可能迫使公司以不利的價格廉價出售比特幣。
  • 優先股股利:Strategy持有的優先股每年需支付1.434億美元的現金股利。由於其軟體業務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來支付這些股息,其有限的現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面臨違約或被迫出售資產的風險。
  • MSTR股票溢價:MSTR股票的交易價格通常遠高於其持有的比特幣的實際價值(淨資產價值,簡稱NAV)。例如,2025年6月初,MSTR的市值幾乎比其比特幣持有量高出70%。這項溢價對於在不稀釋現有股東每股比特幣價值的情況下籌集新股本至關重要。如果這項溢價消失,整個融資策略可能面臨風險。

批評者毫不掩飾,稱塞勒的策略是一場「大膽的金融賭博」、「並非真正的生意」以及「一場高風險的金融撲克」。關於「加密貨幣寒冬」可能擠壓現金流並迫使資產出售的警告也屢見不鮮。塞勒直言不諱的極端主義和一些頗具爭議的言論,例如建議人們“抵押房屋購買比特幣”,也引發了“憤怒”和“批評”。

終極問題:押注還是破產?

Strategy 從一家傳統軟體公司轉型為以比特幣為中心的公司,無疑是一場雄心勃勃的金融豪賭。在邁克爾·塞勒的領導下,該公司利用大量債務和股權積累了大量比特幣,寄望其長期升值作為對沖通膨和優質價值儲存的工具。這項策略無疑為早期投資者和邁克爾·塞勒本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推高了 MSTR 的股價,並使企業採用比特幣成為合法行為。

然而,該策略本質上具有高風險,因為它幾乎完全依賴比特幣的持續價格上漲。該公司面臨比特幣價格波動、巨額債務、股東股權稀釋以及經常性減損支出等巨大風險,如果比特幣價值停滯不前或下跌,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財務困境。

最終,時間將證明 Strategy 大膽的金融工程究竟會成為「國債市場的新常態,還是成為孤注一擲於一項波動性資產的警示故事」。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故事!

FAQ

線上客服

客服團隊

剛剛

親愛的 LBank 用戶

我們的線上客服系統目前遇到連線故障。我們正積極修復這一問題,但暫時無法提供確切的恢復時間。對於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如需幫助,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回覆。

感謝您的理解與耐心。

LBank 客服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