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Sui 生態系統?
Sui 被視為當前加密世界中最具野心的公鏈之一。它由一群來自 Meta 的工程師創建,他們同時也是 Move 程式語言的開發者。Sui 主網在 2023 年 5 月 3 日上線,並以獨特的架構設計與其他公鏈區分開來。
不同於傳統的帳戶模型,Sui 採用物件導向的資料模型。鏈上每一項資產都以獨立「物件」的形式存在,並擁有自己的屬性。這種設計使得大規模並行處理成為可能,也讓部分簡單交易無需進入共識程序即可完成。結果是,Sui 能以接近即時的速度完成基本轉帳,為支撐互聯網級別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自上線以來,Sui 的生態快速擴張。它吸引了包括 a16z、Lightspeed 在內的頂級風投機構超過 3.36 億美元資金,推動了 DeFi、遊戲以及消費級應用的發展。到 2025 年第二季度,Sui 的鏈上總鎖倉價值(TVL)達到 17.6 億美元,日均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則達到 3.679 億美元。
查看 SUI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SUI()價格
SUI() 當前價格為 $0,過去 24 小時內漲跌 %,最近半年內漲跌 %。如需更多信息,請立即查看 SUI 價格。
Mysten Labs:Sui 背後的核心團隊
Mysten Labs 以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人才陣容而廣受關注。公司擁有超過 100 名員工,其中超過 75 人擁有博士學位。這並不是誇張的宣傳,而是來自 Meta 區塊鏈研發團隊的真實積累。
Evan Cheng 擔任 CEO,曾任 Meta 工程總監並領導 Novi 的研發;CTO Sam Blackshear 是 Move 程式語言的創始人,這套語言如今同時驅動 Sui 與 Aptos;CPO Adeniyi Abiodun 具有豐富的產品經驗,曾在 Meta 主導加密產品開發;George Danezis 擔任首席科學家,Kostas Chalkias 則是首席密碼學專家。這些人組成了一支極具實力的領導團隊。
Mysten Labs 不僅僅維護 Sui 區塊鏈的運行,他們還主動推進生態建設,開發了多項基礎設施,例如去中心化儲存協議 Walrus、鏈上訂單簿 DeepBook,以及能讓用戶透過 Google 或 Twitch 帳號登入錢包的 zkLogin。這些產品不僅完善了 Sui 的技術生態,也大大增強了其競爭力。
Sui 的技術運作方式
Sui 採用了以資產為核心的架構,徹底改變了區塊鏈處理交易的方式。傳統的區塊鏈(如以太坊)是以帳戶為單位,帳戶中保存著資產餘額;而在 Sui 上,每一個資產都是獨立的物件,擁有自身屬性。這就像現金和銀行帳戶的差別:在以太坊中,你的代幣存放在帳戶裡;在 Sui 中,你則直接擁有一個個獨立的代幣物件。
這種設計讓平行處理成為可能。驗證者可以同時處理多筆互不相關的交易,只要它們涉及的物件不同。系統會根據交易觸及的物件進行分組,從而把工作量有效地分散到不同的驗證者之間。
Sui 的共識機制由兩個核心組件組成:
- Narwhal 負責交易排序
- Bullshark 負責共識流程
針對簡單的轉帳,Sui 還設計了「快速通道」,這類交易甚至可以完全跳過共識環節,幾乎立即完成確認。這使得 Sui 特別適合支付和遊戲等需要高效率的應用。而更複雜的交易則仍需經過完整共識,但同樣能受惠於其平行化架構,顯著提升處理效率。
圖片來源:@SuiNetwork
SUI 代幣經濟與市場表現
SUI 總量上限為 100 億枚,並實行 3% 的年度通膨率。其代幣經濟設計包含一個獨特的「儲存基金」,會將每筆交易的部分儲存費用永久銷毀,形成通縮壓力。
截至 2025 年 9 月,SUI 價格為 3.35 美元,流通市值約 120 億美元,完全稀釋後估值達 336 億美元。截至 2025 年 7 月,僅有 33% 的總供應量流通,超過 50% 的代幣要到 2030 年之後才解鎖,這可能在未來帶來拋售壓力。
市場表現十分亮眼。到 2024 年 10 月,SUI 漲幅達到 359.2%,超越比特幣(BTC)、以太坊(ETH)和 Solana。該代幣在今年 1 月創下 5.36 美元的歷史高點。僅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就有價值 6.299 億美元的 2.267 億枚 SUI 解鎖,但價格並未出現暴跌。
Sui 的交易費用仍極低,大約比 Solana 低 3 倍,比以太坊低 150 倍。這雖然對使用者有利,但也意味著 Sui 必須依靠龐大規模的應用,才能產生可觀的收入。
Sui 網路的重大進展
Sui 生態系統已達成多個重要里程碑,顯示採用率正在持續成長:
DeFi 成長:2025 年第二季度,總鎖倉價值(TVL)成長 44.3%,達到 17.6 億美元。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日交易量則創下 3.679 億美元的新高。這些數據顯示其應用已超越單純投機。
機構採用:Grayscale 推出面向合格投資人的 SUI 信託基金。21Shares 申請了現貨 SUI ETF。富蘭克林鄧普頓與 Sui 合作推動資產代幣化。Fireblocks 也新增了託管支持。這些舉措使傳統金融更接近 Sui 生態。
圖片來源:@SuiNetwork
遊戲與消費應用:SuiPlay0X1 掌上遊戲機在預售階段即售罄。與 ONE Championship、韓國支付平台 T’order、以及健康平台 CUDIS 的合作,進一步拓展了實際應用場景。相較於多數偏重金融的公鏈,Sui 更注重消費級應用,這也是其差異化所在。
基礎設施建設:Mysten Labs 持續打造關鍵基礎設施。Walrus 提供去中心化存儲,DeepBook 提供鏈上訂單簿,zkLogin 則透過社交賬號簡化登入流程。這些工具降低了開發門檻,讓第三方團隊更容易在 Sui 上構建應用。
Cetus 攻擊事件與去中心化爭議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Cetus 攻擊暴露出 Sui 設計的優勢與弱點。駭客從流動性池中竊取了 2.23 億美元,成為 Sui 短暫歷史上最大爭議。Sui 驗證者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絕大多數同意將駭客地址列入黑名單,成功凍結了 1.62 億美元的贓款。雖然技術上挽回了部分資金,但引發了激烈的去中心化爭論。
批評者如 Cyber Capital 創辦人 Justin Bons 指出,這種行為正是「中心化的典型例子」,並強調 Sui 僅有 114 個驗證者,據報導創辦團隊掌控超過 84% 的質押供應,這些數字令人質疑其真正的去中心化程度。支持者則認為,驗證者是在行使正當的分散治理權力,將此舉稱為「緊急剎車」,僅用於極端情況。Sui 團隊也強調驗證者是獨立決定,並非受制於中心化控制。
這起事件揭示了一個根本矛盾:Sui 的架構能帶來快速的開發和危機應對,但代價是削弱了更強的去中心化保障。最終,是否接受這種取捨,仍需由使用者自行判斷。
Sui 歷史上的重要日期
公佈 Libra 計劃
Facebook 公佈 Libra(後更名為 Diem),為後續像 Sui 的專案鋪路。
Mysten Labs 成立
前 Meta 工程師創立 Mysten Labs,成為 Sui 的核心團隊。
Diem 關閉
Diem 協會停止運作,人才與技術分流至新專案如Sui。
SUI 代幣部署
SUI 代幣合約上線,為主網運作做準備。
Sui 主網上線
Sui 正式推出主網,引入其物件導向的區塊鏈。
Cetus 駭客事件
Sui 上的 Cetus 協議遭受重大攻擊,導致驗證者介入。
TVL 達到 17.6 億美元
Sui 的鎖倉總價值大幅上升,展現 DeFi 採用的動能。
DEX 交易量創新高
日交易量達到 3.679 億美元,標誌著生態系新高點。
Sui 與其他 Layer-1 區塊鏈的比較
Sui 直接與 Aptos 競爭,兩者同樣源自 Diem 專案並使用 Move 語言,但路線不同。Aptos 著重於機構金融與實體資產,Sui 則以遊戲、支付與消費應用為主要方向。
對開發者而言,技術差異非常重要。Aptos Move 透過 Block-STM 自動處理相依性,開發者無需考慮交易順序。而 Sui Move 則需要手動聲明相依性,雖然增加了複雜度,但能帶來更好的並行處理能力。
查看 APT 在 LBank 的價格表現
APT()價格
APT() 當前價格為 $0,過去 24 小時內漲跌 %,最近半年內漲跌 %。如需更多信息,請立即查看 APT 價格。
效能指標則使 Sui 在消費級應用更具優勢。物件模型讓簡單轉帳可以跳過共識流程,實現接近即時的最終確認,特別適合支付場景。Aptos 在這方面無法匹敵,但提供了更簡單的開發體驗。
與以太坊(ETH)和 Solana(SOL)相比,Sui 的優勢同樣明顯。交易成本比以太坊低 150 倍,比 Solana 低 3 倍;其物件模型的並行能力也超越兩者。不過,Sui 尚缺乏它們成熟的生態與長期市場驗證。
未來展望:Sui 生態的挑戰與機會
Sui 的未來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隨著 ETF 申請與託管整合,機構採用正在增加;遊戲合作若能落地,可能帶來大規模用戶。其技術基礎也支撐了互聯網級應用的可能性。
但 Cetus 事件後的去中心化爭議仍未解決。2030 年後將有超過一半的代幣解鎖,可能帶來拋售壓力。驗證者數量與獨立性仍需提升,以化解中心化疑慮。而來自 Aptos、Solana 與其他 L1 的競爭也十分激烈。
能否成功取決於多方面的執行力。Mysten Labs 必須繼續建設基礎設施,同時鼓勵更多獨立開發者;遊戲戰略必須真正轉化為用戶採用,而不只是合作宣傳;最重要的是,Sui 必須證明自己能在擴張規模的同時,不犧牲去中心化。
未來一年將至關重要。如果 Sui 能在保持增長的同時解決去中心化問題,它就有機會躋身領先的一層公鏈。技術基礎已經具備,團隊實力也已展現,接下來的挑戰在於能否兌現大規模採用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