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Optimism 以及它的運作原理
Optimism 是以太坊最具代表性的第二層擴容解決方案之一。它在主鏈之外處理交易,同時保留以太坊的安全保障。使用者能以更快、更低的成本完成交易,而不必犧牲資產安全。
這個平台並非獨立區塊鏈,而是以太坊(ETH)的延伸。Optimism 上的交易費用約為以太坊主網的十分之一。這種成本降低的原因在於 Optimism 會將數百筆交易打包後再提交至以太坊,就像拼車一樣,而不是每個人都開自己的車。這種「共乘式」的交易方式讓所有參與者的成本都更低。
Optimism 完全相容於以太坊虛擬機(EVM)。開發者無需重寫程式碼,就能將現有的以太坊應用遷移到 Optimism 上。他們可以繼續使用熟悉的語言與工具。這種相容性讓 Optimism 對開發者與想節省手續費的使用者都極具吸引力,而不需要重新學習全新的系統。
查看 OP 的價格
OP()價格
Optimism 背後的技術:樂觀匯總(Optimistic Rollups)
樂觀匯總是支撐 Optimism 的核心技術。這種機制會在鏈下處理交易,然後再將證明提交回以太坊。系統預設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除非有人提出相反證明。正是這種「樂觀假設」賦予了這項技術「Optimistic」的名稱。
整個網路依靠三個主要組件運作:
- 排序節點(Sequencer nodes)從使用者收集交易並整理成區塊
- 批次打包者(Batcher)將這些區塊壓縮後提交至以太坊
- 提案者(Proposer)把交易結果回傳至以太坊主鏈
安全性來自一個為期七天的挑戰期。在這段期間,任何人若懷疑某筆交易存在欺詐,都可以提出質疑。挑戰者必須提供錯誤的證據;若證明正確,該筆欺詐交易將被撤銷,而挑戰者會獲得獎勵。這種設計透過經濟誘因鼓勵誠實行為,同時保護使用者免受潛在詐騙的影響。
七天的挑戰期看似讓提領回以太坊的過程變長,但實際上大多數使用者都在 Optimism 生態內進行交易,或使用第三方跨鏈橋以加快提領速度。挑戰期只影響直接提領回以太坊主鏈的操作。
時間軸:Optimism(OP)發展歷程
Optimism 專案啟動
Plasma Group 成立;Optimism 專案正式開始。
OVM 測試網上線
Plasma Group 更名為 Optimism PBC;OVM 測試網上線。
主網上線與擴展
Alpha 主網於一月啟動;公共主網於十二月正式開放。
OP 空投與 Bedrock 公布
OP 代幣於五月首次空投;Bedrock 升級正式宣布。
Superchain 願景揭示
二月公布 Superchain 願景;六月 Bedrock 升級上線;八月 Base 在 OP Stack 上啟動。
Ecotone 升級與歷史新高
三月 Ecotone 升級大幅降低手續費;OP 代幣價格創下 4.863 美元歷史新高。
Flashblocks 與安全委員會
九月 Flashblocks 升級將區塊時間縮短 87.5%;十月選出 Security Council(安全委員會)。
Optimism 的旅程始於 2019 年 1 月,當時非營利組織 Plasma Group 成立,專注於以太坊的擴容研究。該團隊的創辦人從學術研究逐漸轉向實作,最終打造出可實際應用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後來的 Optimism。
發展過程展現出穩定的技術進步與持續增長的採用率。每次升級都針對使用者需求進行改進,例如降低手續費或加快交易速度。從時間軸來看,Optimism 已從單一鏈的設計轉向更廣泛的生態系願景,也就是「超級鏈」(Superchain)概念。
創辦人與領導團隊
Optimism 由四位深耕以太坊社群的開發者共同創立。Jinglan Wang 現任 Optimism 執行長與 Optimism 基金會執行董事,她曾參與以太坊擴容研究,具備豐富的技術與組織經驗。Karl Floersch 曾任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現為 OP Labs 執行長,他不僅是 Wang 的導師,也協助確立了 Optimism 的技術方向。
Benjamin Jones 曾任 OP Labs 首席科學家,後來轉任 Optimism 基金會董事。Kevin Ho 則為創辦團隊的另一位成員。四人的以太坊研究與開發背景,奠定了 Optimism 的擴容理念。團隊始終堅持維持與以太坊的相容性,而非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系統。
領導架構分為 Optimism PBC(公益公司)與 Optimism 基金會兩個實體。這樣的設計讓技術團隊專注於開發,而基金會則負責治理與生態系建設。兩者雖獨立運作,但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整個 Optimism 生態的成長。
OP 代幣經濟與分配
OP 代幣是 Optimism 網路的治理代幣,總供應量上限為 4,294,967,296 枚。其分配模式體現了 Optimism 對社群所有權與公共建設資金支持的承諾。
代幣分配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 生態基金(Ecosystem Fund)持有 25% 的代幣,用於補助與專案資助。
- 回溯公共建設資金(Retroactive Public Goods Funding)獲得 20%,以獎勵對生態系有貢獻的過往參與者。
- 用戶空投占 19% 的供應量,截至 2025 年 10 月第五輪分配後,仍有約 14% 保留供未來空投使用。
- 核心貢獻者獲得 19%,以表彰他們對網路建設的貢獻。
- 早期投資者(在 Optimism 社群戲稱為 “Sugar Xaddies”)持有 17%。
這樣的分配模式有別於多數加密專案。大量分配給公共建設與空投顯示其對社群的重視。回溯資金模式獎勵已經創造價值的人,而非單靠對未來的承諾。這種設計讓建設者與使用者的利益更加一致。
Optimism Collective 治理體系
治理由 Optimism Collective 負責,採用類似兩院制的架構。Token House 由 OP 代幣持有人組成,負責對協議升級與資金分配進行投票。代幣持有人可自行投票或委託他人代表。
Citizens’ House 專注於公共建設的回溯資金計畫。公民根據他們對生態系的貢獻獲得不可轉讓的徽章,並負責決定哪些專案與個人應該獲得回饋。
重大決策需兩院共同協作完成。這種架構防止治理變成純粹的代幣權貴制度,同時確保技術決策有適當監督。隨著社群持續發展,治理體系也在不斷調整以尋求最佳平衡。
第四輪回溯公共建設資金將於 2026 年初啟動,預計分配 3,000 萬枚 OP 代幣。過去幾輪已向開發者、教育者與社群建設者發放數百萬美元等值的 OP。這種穩定的資金支持為生態成長提供了長期動力。

“我們正一起打造 Superchain,用來擴展以太坊”,圖片來源:@Optimism
Optimism Superchain 願景與 OP Stack
Optimism 的 Superchain 是由多條使用 OP Stack 建構的 Layer 2 鏈所組成的互通網路。這個願景不再局限於單一擴容方案,而是打造一個兼容的多鏈生態。每條鏈都共享以太坊的安全性,同時保留自身特色。
OP Stack 提供模組化框架,讓開發者能在保持相容性的前提下自由調整組件。Coinbase 的 Layer 2「Base」於 2023 年 8 月成為首個主要實現案例。隨著更多專案採用 OP Stack,Superchain 網路持續擴展。
Superchain 的優勢包括:
- 共享以太坊安全性
- 標準化橋接機制以實現資產跨鏈轉移
- 共用開發工具與基礎設施
- 整合生態流動性
- 互聯社群帶來的網絡效應
Superchain 的互通層計畫於 2026 年初推出,屆時所有 OP Stack 鏈之間將能原生通信,使用者可無需外部橋接即可在整個 Superchain 上自由轉移資產與資料。
近期網路升級與性能改進
過去兩年三次重大升級顯著提升了 Optimism 的效能。2023 年 6 月的 Bedrock 升級降低費用並強化網路模組化,讓不同組件能更獨立更新與客製化。
2024 年 3 月的 Ecotone 升級整合了以太坊 Dencun 改動,啟用了「data blobs」機制,以更低成本儲存交易數據。部分交易費用因此下降超過 90%。
2025 年 9 月推出的 Flashblocks 帶來最顯著的性能突破,區塊生成時間從 2 秒降至 250 毫秒,縮短 87.5%,實現近乎即時的交易最終確認,使 Optimism 成為最快的 Layer 2 方案之一。
Bedrock Finalization 預計於 2025 年第四季完成,目標達到 L2Beat 定義的 Stage 1 安全等級,代表 Optimism 將進入更成熟的去中心化階段,結束「訓練輪」模式並提升網路自主性。
查看 OP 的價格
OP()價格
OP當前市況與價格分析
截至2025年10月底,OP的交易價格約為0.400美元,比2024年3月創下的歷史高點4.863美元下跌超過90%。這一劇烈跌幅主要反映整體加密市場的波動,而非Optimism本身的問題。在此期間,許多山寨幣都出現了類似的下跌。
近期的發展為價格走勢帶來了複雜信號。Morpho Labs的部署提供30萬枚OP作為用戶獎勵,這項激勵計畫有助於提升網路活動與代幣需求。Gauntlet推出的機構級USDC金庫也吸引了大型投資者進入生態系統。技術指標顯示MACD出現多頭交叉,暗示潛在的上升動能。
然而,Synthetix已宣布將於2025年8月31日前全面退出Optimism。Synthetix原本是Optimism上鎖倉量(TVL)最高的協議之一。這次撤出將使網路TVL下降,短期內可能削弱對OP代幣的需求。長期影響則取決於是否有新協議能填補空缺。
目前市場情緒偏好比特幣多於像OP這類山寨幣。這種輪換在加密市場中周期性發生。若投資者相信Optimism的長期願景,或可將這次90%的跌幅視為機會。儘管代幣價格承壓,Superchain生態仍持續擴張。
Optimism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Synthetix的退出是當前最直接的挑戰。大型協議撤出可能引發負面情緒連鎖效應。其他協議可能重新評估是否繼續留在Optimism。團隊必須展現讓項目願意繼續構建於Optimism的充分理由。
在技術層面上,Optimistic Rollup模型存在風險。七天的挑戰期要求持續的欺詐監控。如果在此期間沒有人提出挑戰,任何錯誤交易都將被視為最終有效。雖然經濟激勵鼓勵監督,但系統依賴參與者的積極行動。若有欺詐交易未被挑戰成功,可能損害網路信任。
第二層(Layer 2)解決方案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Arbitrum的總鎖倉量超越Optimism;zkSync與StarkNet則以零知識證明技術提供更佳的技術優勢;而Base雖採用Optimism技術,卻憑藉Coinbase龐大的用戶基礎佔據優勢。Optimism必須持續創新以維持競爭力。
監管不確定性仍是整個加密產業的共同挑戰。Optimism的開源精神與去中心化承諾提供部分防護,但關於代幣與DeFi的模糊監管可能影響其成長。團隊積極與監管機構合作,但最終政策走向仍非其可控。
Optimism的未來之路
Optimism的未來關鍵在於成功實現Superchain願景。預計於2026年推出的互通層將創造強大的網路效應。多條鏈共享流動性與用戶,將惠及整個生態系統。成功的關鍵在於吸引更多項目使用OP Stack構建。
對公共產品資金的承諾,使Optimism在文化層面上與其他項目區隔開來。少有加密項目會將20%的代幣用於回溯性獎勵。這種模式吸引重視長期建設、而非短期獲利的開發者。2026年的第四輪資助計畫將分發3,000萬枚OP代幣給有貢獻的項目。
技術改進仍持續進行,重點放在進一步降低成本與提升速度。團隊正研究新的壓縮技術與資料可用性解決方案。每一次升級都使Optimism在Layer 2競爭中更具優勢。其最終目標是以更佳的使用者體驗,讓區塊鏈技術進入主流市場。
Optimism Collective則代表著一項去中心化治理的實驗。雙院制設計試圖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取得平衡。初步成果令人期待,但治理機制仍在持續完善中。若能成功,這一模式可能成為其他項目在治理上尋求突破的參考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