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NEAR 協議?它是如何運作的?
NEAR 協議是一條第三代的權益證明(Proof-of-Stake)區塊鏈,專門為了解決早期公鏈的擴展性瓶頸而誕生。它採用了名為 Nightshade 的獨特分片技術,能同時在多條平行鏈上處理交易。這樣的架構讓 NEAR 每秒可以處理上千筆交易,同時保持用戶和開發者的使用成本在低水平。
這個網路有三大核心理念,使它在眾多公鏈中脫穎而出。第一,強調 用戶自主的人工智慧,讓智能代理真正服務於用戶。第二,透過 鏈抽象與意圖機制,把區塊鏈操作中的複雜步驟隱藏起來,讓使用體驗更直觀。第三,分片式架構賦予它高速與低費用的特性,為 AI 和 Web3 應用進入主流鋪路。
與以太坊(ETH)這樣的單體式區塊鏈不同,NEAR 走的是另一條路。以太坊要求所有驗證者共同處理所有交易,而 NEAR 則把工作分攤到多個分片。每個驗證者只需處理自己所負責的分片交易。這種方式大幅降低硬體門檻,讓更多人能夠參與網路的驗證工作。
查看 NEAR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NEAR()價格
NEAR() 當前價格為 $0,過去 24 小時內漲跌 %,最近半年內漲跌 %。如需更多信息,請立即查看 NEAR 價格。
NEAR 協議的演進:從人工智慧研究到區塊鏈平台
NEAR 的故事始於 2017 年,當時 Illia Polosukhin 與 Alexander Skidanov 創立了 NEAR.ai。最初,他們並不是打算打造一條區塊鏈,而是專注於程式合成研究——也就是讓電腦學會自行撰寫軟體。但在 2018 年嘗試將這個願景落實到以太坊上時,他們發現當時的技術根本無法支撐需求。
這個限制促使團隊在 2018 年 8 月做出重大轉折:決定從零開始自行開發一條區塊鏈。他們花了將近兩年時間打磨協議,並於 2020 年 4 月正式上線 NEAR 主網。同年 10 月,隨著代幣轉帳功能啟用,NEAR 網路才算真正具備完整功能。
NEAR 協議的發展時間線
該協議的開發遵循了一條以分片實作為核心的精心規劃路線:
Simple Nightshade 上線
推出 Simple Nightshade(階段 0),引入基礎分片功能
第一階段擴展
進入第一階段,擴展分片能力
BOS 上線
發布區塊鏈作業系統(BOS),支援跨鏈開發
第二階段測試
啟動第二階段測試,引入無狀態驗證
Nightshade 2.0 升級
Nightshade 2.0 在主網上線,啟用六個活躍分片
效能升級
進行重大升級,將區塊時間縮短至 600 毫秒,最終確定時間縮短至 1.2 秒
NEAR 協議背後的關鍵人物
NEAR 的創始團隊在傳統科技領域有著令人矚目的背景。Illia Polosukhin 曾在 Google 主導深度學習研究團隊,並共同撰寫了劃時代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論文,這篇論文提出的 Transformer 架構成為現代人工智慧模型的基礎。Alexander Skidanov 則曾在微軟任職,之後擔任 memSQL 的架構師和工程總監,他同時還是多次國際比賽獲獎的競技編程高手。第三位共同創辦人 Erik Trautman 擔任 NEAR 的營運主管與執行長,為技術團隊帶來創業與管理經驗。
如今,核心開發工作由 Pagoda 推進,該團隊自稱是全球首個 Web3 初創平台。Pagoda 不僅維護 NEAR 協議,還開發 API、SDK,並提供端到端的工具,支援區塊鏈專案的構建。這支團隊已經擴展到超過 70 名成員,分布於 20 多個國家,充分體現了專案的全球化特徵。
NEAR 協議的融資與機構支持
NEAR 已經從眾多知名機構投資者處籌集超過 5.4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 2022 年的兩輪大型融資。這筆雄厚資金為 NEAR 提供了建立強大基礎設施與吸引頂尖人才的資源。
融資之路最早始於 2019 年 7 月,NEAR 完成了由 Accomplice 和 Metastable 領投的 1210 萬美元 A 輪融資。這一輪吸引了 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Multicoin Capital 和 Digital Currency Group 等知名投資方。2019 到 2020 年間,NEAR 還透過 ICO 與代幣銷售額外籌集了約 3500 萬美元。
真正的融資爆發點在 2022 年。1 月,NEAR 完成由 Three Arrows Capital(3AC)領投的 1.5 億美元 B 輪融資,參投方包括 Andreessen Horowitz(a16z)、Alameda Research、Pantera、Dragonfly、Circle Ventures、Jump Capital 以及 Amber Group。僅僅三個月後,2022 年 4 月,Tiger Global Management 又領投了一輪 3.5 億美元的巨額融資,FTX Ventures、Dragonfly Capital 和 Republic Capital 也參與其中。
NEAR 的機構支持不僅來自風險投資,還延伸至大型科技與 Web3 企業的戰略合作,例如 Google Cloud 與 Polygon。這些合作不只是資金支持,還提供了技術資源與市場渠道,加速了 NEAR 的生態發展。
NEAR 的投資人名單堪稱區塊鏈融資領域的「名人錄」。矽谷巨頭 Andreessen Horowitz 自早期就持續支持,Tiger Global 更在 2022 年展現了強烈信心。Pantera Capital 也多次參與融資,展現了長期看好態度。
其他重要投資方還包括 Electric Capital、Multicoin Capital、Blockchange Ventures 與 Circle Ventures。他們不僅帶來資金,還提供專業知識與業界資源,幫助 NEAR 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
然而,一些主要投資方的崩潰也帶來陰影。領投 B 輪的 3AC 在 2022 年破產,FTX Ventures 與 Alameda Research 也在同年底轟然倒塌。雖然這些事件不會直接影響 NEAR 的運作(資金已經到位),但確實對其支持網絡與聲譽帶來一定衝擊。
NEAR 與 Solana:區塊鏈擴容的不同路徑

NEAR 協議的兩種擴展方式取捨非常明顯。分片帶來模組化擴展與較低的驗證者成本,但跨片通訊可能造成延遲。Solana(SOL)則提供近乎即時的最終確認和原子性可組合性,特別適合高頻交易與 DeFi 應用,不過需要昂貴的硬體才能運行驗證節點。
近期技術升級與 Nightshade 2.0
Nightshade 2.0 升級標誌著 NEAR 技術演進的一大里程碑。這項於 2024 至 2025 年分階段推出的升級,引入了「無狀態驗證」,大幅減少驗證者需存儲的數據量。驗證者無需將整個區塊鏈狀態保存在記憶體中,而是透過加密證明來驗證交易。
這次升級同時將活躍分片數從四個增加至六個,交易處理能力提升 50%。更重要的是,區塊時間降至 600 毫秒,最終確認僅需 1.2 秒。這些改進讓 NEAR 的效能更接近 Solana,同時仍維持較低的硬體需求。
無狀態驗證被視為區塊鏈擴展性的重大突破。傳統區塊鏈需要驗證者保存不斷膨脹的數據,隨著鏈體量成長,硬體需求也水漲船高,最終把小型驗證者擋在門外。NEAR 的無狀態設計打破了這種循環,使驗證者能以較簡單的硬體參與,確保即使在規模擴張下,網路仍保持去中心化。
市場動態與機構交易行為
2025 年夏季,NEAR 生態系展現了機構資金帶來的機遇與風險。8 月中旬,NEAR 的每週活躍用戶達到 1600 萬,超越 Solana 的 1480 萬。這一里程碑吸引了 1010 萬美元機構資金流入,價格從 2.57 美元升至 2.73 美元。
然而好景不長。8 月 14 日,機構投資者協同拋售 3220 萬枚 NEAR 代幣,成交量暴增至平日均值的 3500%。其中兩筆巨額交易在數小時內完成,1999 萬與 1222 萬枚代幣,導致單日價格暴跌 6.9%。
這種模式揭示了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機構資金既能推動強勁上漲,也能帶來毀滅性拋售。8 月 8 日,演算法交易機器人在短短四分鐘內拋售 12 萬枚代幣。這些複雜策略讓市場環境更脆弱,少數大玩家的決策就能引發劇烈波動。
這些交易的集中性暗示了機構之間的協調。一旦多個大玩家同時撤出,散戶投資者幾乎沒有反應機會,市場結構出現明顯的不對等。
開發者體驗與工具
NEAR 對開發者體驗的重視幾乎高於一切。平台支援多種編程語言,包括 Rust 與 JavaScript,讓不同背景的開發者都能快速上手,並可用熟悉語言撰寫智慧合約,無需學習專屬語法。2023 年 3 月推出的區塊鏈作業系統(BOS)更進一步。它提供一個通用層,用於開發與瀏覽可跨鏈運作的開放網路應用。開發者可以在不撰寫複雜跨鏈橋接程式碼的情況下,實現多鏈互通。
Pagoda 提供完整的開發工具,包括 API、SDK 與詳細文件。平台內建帳戶抽象、人性化的帳號名稱以及漸進式安全機制,既降低了新手門檻,也為有經驗的開發者提供強大功能。2025 年 2 月啟動的 NEAR Dev 孵化器,為團隊提供直接支持。入選專案能獲得資金、導師輔導與技術協助。這種實地扶持方式幫助潛力專案克服技術難題,更快進入量產階段。
圖片來源:@NEARProtocol
前行之路:AI、Web3 與未來
NEAR 的願景不僅僅是成為另一個智慧合約平台。該協議將自身定位於 AI 與 Web3 的交匯點,為一個由智能代理替用戶處理複雜任務的未來做準備。2026 年 NEARCON 的主題「The Internet Wants to Think」(互聯網想要思考)正體現了這一長期關注。
將代幣通脹率從 5% 降至 2.5% 的提案,展現了協議的成熟度。隨著網路使用量的增長,高通脹以激勵驗證者的需求減弱。較低的通脹讓 NEAR 代幣更具價值儲藏屬性,同時仍能為驗證者提供足夠的獎勵。2025 年夏季公開 RPC 端點的棄用,標誌著向可持續性的又一轉變。免費基礎設施有其極限,而可持續的節點運營需要合理的激勵機制。此舉推動開發者轉向專業節點服務商,從而打造更強健、更可靠的網路基礎設施。
NEAR 仍面臨重大挑戰。來自以太坊與 Solana 等成熟平台的競爭持續加劇;FTX 和三箭資本等主要支持者的倒閉造成融資不確定性;機構交易的劇烈波動也引發市場穩定性的疑問。然而,NEAR 的技術基礎依然堅實。Nightshade 2.0 的成功實現證明團隊能兌現雄心勃勃的技術承諾;用戶數持續增長顯示了超越投機的實際採用;而其專注於 AI 與鏈抽象的策略,則為尚未出現的新興應用場景做好了鋪墊。
NEAR 發展的下一階段,將考驗其在可擴展性與用戶體驗上的獨特方法,能否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奪得重要份額。成功與否將取決於持續的技術創新、開發者的採用,以及在機構與散戶參與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