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關稅引發 190 億美元的加密市場爆倉
在 2025 年 10 月,特朗普總統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 100% 關稅之際,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強制平倉事件之一。比特幣在數小時內從 122,512 美元跌至 103,000 美元。超過 160 萬個交易帳戶被強制平倉。僅 24 小時內,總體損失就達到 190 億美元。
這次暴跌不只是另一場市場回檔。它揭示了政府政策公告如何能瞬間抹去數十億的加密資產價值。另一項爭議在於,一名交易者在特朗普發布公告前的幾分鐘做空比特幣,獲利達 2 億美元。
查看 ETH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ETH()價格
為什麼關稅會引發加密市場崩盤
關稅會在金融市場上造成交易者所說的「避險情緒」。當政府實施貿易限制時,投資者會擔心三個主要問題。第一,關稅會讓進口商品變貴,導致通貨膨脹上升。第二,通膨上升使央行無法降息。第三,貿易戰會拖慢全球經濟增長。
加密貨幣位於風險資產的最前端。當投資者感到緊張時,他們會先拋售風險資產,把資金轉向國債或現金等安全投資。在這種避險時期,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通常比股票跌得更兇。
十月的崩盤清楚顯示了這一點。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股票也出現暴跌。Coinbase 下跌 16%,MicroStrategy 下跌 8.7%,Galaxy Digital 下跌 5.4%。這些公司都與加密貨幣價格高度相關。
比特幣大空頭:完美時機還是內線交易?
這場崩盤最具爭議的部分涉及交易員加勒特·金(Garret Jin)。他在特朗普發布公告前幾分鐘就開立了空單。他的時機如此精準,以至於在短短幾小時內賺取了 1.6 億到 2 億美元。
社群媒體上充滿了對內線消息的猜測。有謠言甚至將這筆交易與特朗普的兒子巴倫(Barron Trump)聯繫起來。金否認與特朗普家族有任何關係,並聲稱他的交易依據是:
- 美中緊張局勢升高
- 風險資產過度買入
- 技術分析訊號
- 宏觀經濟指標
法律情況仍不明確。比特幣被歸類為商品,而非證券,這意味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而非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擁有管轄權。要證明內線交易,檢方必須證明金取得了未公開的政府資訊,並根據該資訊進行交易。
理解爆倉規模
資產 | 暴跌前價格 | 最低價格 | 跌幅比例 |
比特幣 | $122,512 | $103,000 | -16% |
以太坊 | $4,390 | $3,447 | -21% |
XRP | $2.8373 | $1.3272 | -53% |
BNB | $1,274 | $877 | -31% |
XRP/USDT 四小時價格圖,LBank
這場連鎖爆倉的運作方式如下:交易者使用槓桿放大倉位,當價格下跌時,交易所會自動平掉保證金不足的倉位。這些被迫的拋售進一步拉低價格,而價格越跌,觸發的爆倉越多,這個循環會一直持續,直到市場中的槓桿被徹底清除為止。
這次總額達 190 億美元的爆倉事件,在加密貨幣史上是單日規模最大之一。相比之下,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造成的崩盤爆倉金額約為 10 億美元,而 2021 年 5 月中國的比特幣挖礦禁令則造成約 80 億美元的爆倉。
更廣泛的貿易戰背景
這次關稅公告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中長期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結果。直接導火線是中國對稀土礦物出口實施限制。這些材料對以下產業至關重要:
- 國防設備製造
- 半導體生產
- 電動車電池
- 再生能源技術
此外,中國還在 2025 年 5 月停止購買美國大豆。此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大豆買家,2024 年進口總額達 128 億美元。特朗普稱這是「經濟敵對行為」,並威脅以食用油禁令作為報復。
這場貿易戰之所以影響加密貨幣市場,是因為它削弱了全球流動性與風險偏好。當主要經濟體爆發貿易衝突時,投資者會降低對高風險資產的持倉,而加密貨幣作為波動性最高、最年輕的資產類別,首當其衝。
ETF 資金流顯示的機構投資熱度
儘管市場崩盤,機構對加密資產的興趣在 2025 年仍然強勁。數據顯示,在十月暴跌之前,已有大量資金流入加密貨幣 ETF。
以太坊 ETF 表現(2025 年 7 月):
- 單月淨流入:50 億美元
- 年初至今累積流入:96.4 億美元
- 僅 7 月 2 日出現單日流出:180 萬美元
比特幣 ETF 表現(2025 年 7 月):
- 單月流入:60 億美元
- 總累積流入:550 億美元
- 7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流出:1.14 億美元
這些數據提供了重要背景。機構投資者透過受監管的金融產品大量買入加密資產。十月的崩盤雖然對他們造成重大損失,但先前的買盤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價格。
2025 年 10 月加密貨幣崩盤時間線
關稅衝擊引爆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自 11 月 1 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 100% 關稅。消息發布前數分鐘,有交易員在 Hyperliquid 交易所開出總額逾 7 億美元的比特幣與以太坊空單,引發市場恐慌。
市場全面崩跌
消息一出,比特幣數小時內暴跌 16%,以太坊跌幅超過 21%,XRP 更重挫 53%。多家交易所出現連鎖爆倉,數十億美元槓桿多單被強制平倉。
恐慌蔓延與流動性危機
恐慌情緒迅速蔓延至 DeFi 與中心化交易所,資金費率轉為大幅負值,部分穩定幣短暫脫鉤。投資者紛紛轉向美元資產與現金避險。
市場出現反彈
隨著川普語氣轉趨溫和、美中官員確認將繼續磋商,市場開始反彈。美國貿易代表 Greer 證實川普與習近平仍將在首爾 APEC 峰會會晤,重建部分投資者信心。
比特幣至 2025 年 11 月的價格走勢預測
分析師針對比特幣未來的走勢提出三種可能情境:
升級情境(9 萬至 10.5 萬美元)
若中國採取報復措施,美國再加新一輪限制,股市可能下跌 5% 至 8%,波動指數飆升,比特幣將測試 9 萬美元支撐位。
基準情境(11 萬至 12.5 萬美元)
若雙方僅在言語上強硬,但未在 11 月 1 日前採取新措施,資金費率將回歸正常,比特幣可能在近期高低點之間震盪。
緩和情境(12.5 萬至 13.5 萬美元)
若出現延後或減少關稅的跡象,股市將趨於穩定,美元走弱,比特幣可能突破新高,衝向 13.5 萬美元上方。
查看 BTC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BTC()價格
超越加密市場的真實經濟影響
關稅威脅影響的不僅是金融市場。研究顯示,美國消費者已承擔現有關稅成本的 55%,這些關稅使通脹率上升了 0.44%。若川普實施 100% 的關稅,消費者可能需承擔高達 70% 的成本,通脹還可能再上升 0.6%。
通脹升高對加密貨幣至關重要,因為它影響聯準會的政策。聯準會可能為抑制通脹而維持高利率。高利率降低市場流動性,流動性減少意味著流入比特幣等高風險資產的資金也會減少。最高法院將於 11 月 5 日就一項關稅案件進行聽證,結果可能影響總統單方面實施關稅的權力。市場參與者密切關注這一案件的進展。
值得關注的重要日期與事件
加密貨幣交易者應特別留意以下日期:
- 2025 年 11 月 1 日:100% 中國關稅正式生效的最後期限
- 2025 年 11 月 5 日:最高法院開始審理關稅案
- 2025 年 11 月下旬:川普與習近平於首爾 APEC 高峰會會晤
每個事件都可能引發劇烈的價格波動。在政策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加密市場風險管理的啟示
十月的暴跌帶來幾個重要教訓。首先,槓桿會放大盈虧,那些被爆倉的交易者在當時市場條件下使用了過高的槓桿。其次,政府政策能凌駕於技術分析之上,即使圖表再完美,也抵不過總統突如其來的公告。
第三,在危機時期,加密市場與傳統市場的相關性會提高。關稅風波期間,比特幣並未成為避險資產,反而與其他高風險資產一同下跌。第四,持有現金儲備能幫助投資者在暴跌中存活。那些手上有現金的交易者能在 10.5 萬美元買進比特幣,而不是在該價位被強制平倉。
隨著各國政府持續就貿易與科技議題角力,加密市場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由政策驅動的波動。了解關稅如何影響市場風險情緒,能幫助交易者為未來的衝擊做好準備。2025 年 10 月的暴跌,絕不會是政府公告導致加密市場數十億美元爆倉的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