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1inch Network?它是如何運作的
1inch Network 是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聚合平台,能同時搜尋多個交易平台,幫助使用者找到最優惠的加密貨幣價格。平台會掃描 Uniswap、SushiSwap(SUSHI)、Kyber Network、Balancer(BAL)等主流交易所,找出最理想的交易路徑。使用者只要連接錢包,就能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完成交易,系統會依照最佳價格與最低手續費自動分配訂單。
這個平台針對去中心化金融中的一項核心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由於交易活動分散在不同平台上,DEX 的流動性往往比中心化交易所低。這種分散會導致滑價——也就是實際成交價格高於或低於預期。1inch 透過整合多個來源的流動性,提供一個統一的交易入口,成功緩解了這個問題。
1inch 採用自家的 Pathfinder 演算法,分析來自上百個流動性來源的交易路線。這個演算法能將一筆交易拆分成多個部分,分別在不同平台上執行,甚至能在同一交易所內利用不同的市場深度來取得最佳價格。系統同時會考量 Gas 費與網路壅塞情況,確保使用者能以最划算的方式完成交易。
查看 1INCH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1INCH()價格
DeFi 中的流動性問題與 1inch 的解決方案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運作上面臨與中心化交易所完全不同的挑戰。中心化交易所(CEX)把所有交易活動集中在同一個市場中,形成了深厚的流動性池,使大型交易能在不顯著影響價格的情況下順利完成。相反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則將流動性分散在多個協議與平台之間。
這種分散帶來了幾項困擾。首先,交易者必須手動在多個交易所之間比較價格,才能找到最優惠的交易點。其次,在單一 DEX 上執行大額交易時,往往會出現嚴重的滑價。第三,像以太坊這樣的網路因為 Gas 費高昂,使得小額交易成本過高,導致整體交易效率下降。這些問題使機構投資者卻步,也限制了 DeFi 的普及。
1inch 透過聚合技術解決了這些痛點。該平台連接超過 12 條區塊鏈上的 300 多個流動性來源,其演算法能為每筆交易找到最有效率的路徑,同時將 Gas 成本降至最低。這種設計讓使用者能獲得比任何單一 DEX 更深的流動性。
1inch 的創辦人與發展歷史
1inch 由 Sergej Kunz 與 Anton Bukov 於 2019 年 5 月在紐約舉行的 ETHGlobal 黑客松中創立。兩位創辦人都具備豐富的技術背景。Kunz 13 歲便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曾任職於價格聚合平台 Commerce Connector 擔任高級開發人員,之後又在 Mimacom 顧問公司主導博世、西門子與保時捷等大型企業的項目。Kunz 在 2012 年進入加密領域,起初從事挖礦,並於 2016 年建立了以太坊礦場。
Anton Bukov 曾是 NEAR Protocol 的開發人員,後來加入 Kunz 的 YouTube 頻道「CryptoManiacs」,兩人一同進行智慧合約的即時安全審計。他們多次在加密社群中獲得關注,並於多場黑客松中奪冠,包括兩項以太坊全球大獎。他們扎實的技術實力,使 1inch 從創立初期便被視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平台。
最初的 1inch 產品僅聚合來自 Bancor、Kyber 與 Uniswap(UNI)三個來源的流動性。兩位創辦人在早期沒有接受任何外部資金,全憑自身投入推動開發。由於專注於解決真實交易痛點,1inch 很快吸引了大量使用者。平台在上線首年內的交易總量便突破 10 億美元。
Pathfinder 演算法的運作原理
Pathfinder 是支撐 1inch 聚合服務的核心技術。這個演算法能在即時狀態下分析數百萬種潛在交易路徑,並同時考量流動性深度、Gas 成本與不同交易所間的價格影響。系統每隔數秒就會更新資料,以反映市場的最新變化。
該演算法對大型交易採用高階的分拆策略。例如,與其在單一交易所執行一筆價值 10 萬美元的兌換,Pathfinder 可能會將其拆分到五個不同的平台,每一部分都在該平台能取得的最佳價格下成交。這種方法能有效減少滑價,並為大型交易者節省可觀的成本。
Pathfinder 同時也針對像以太坊這樣 Gas 費昂貴的網路進行效率優化。演算法會計算拆分交易所節省的金額是否能抵銷額外的 Gas 成本。若是小額交易,它可能會選擇只經由單一交易所完成,以減少手續費。這種動態最佳化讓交易在任何規模下都能達到最具成本效益的結果。
1inch 流動性協議與虛擬匯率
1inch 的流動性協議最初於 2020 年 8 月以「Mooniswap」的名義推出。這是一個自動化做市商(AMM)機制,允許使用者透過提供流動性來獲得被動收入。該協議引入了多項創新設計,用以保護流動性提供者免於常見的攻擊行為。
「虛擬匯率」是協議針對搶先交易(front-running)問題的關鍵創新。當有人發起交易時,系統會延遲數個區塊才更新價格。這種延遲讓三明治攻擊變得無利可圖,因為攻擊者無法預測確切的執行價格。流動性提供者因此能減少無常損失,而交易者則能享有更穩定的價格。
流動性提供者會收到代表其池中持份的 LP 代幣。這些代幣可用於質押以獲取額外獎勵,或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協議會根據提供的流動性比例,將交易手續費分配給參與者,形成長期且可持續的激勵機制,鼓勵穩定的流動性供應。
1INCH 代幣經濟與分配
1INCH 代幣於 2020 年 12 月 25 日正式發行,總供應量為 15 億枚。其分配策略在社群獎勵與長期可持續性之間取得平衡:
- 6% 在初期發行時釋出
- 14.5% 分四年歸屬給團隊與開發
- 23% 分配給社群激勵
- 其餘部分保留作為生態系發展基金
在 2020 年聖誕節的空投活動中,1inch 向早期使用者分發了 9,000 萬枚代幣。符合資格者需在 2020 年 9 月 15 日前至少完成一筆交易,或總共完成四筆交易,或交易總額達 20 美元。這次回溯性獎勵旨在感謝早期幫助平台建立流動性的貢獻者。
代幣持有者可透過「即時治理」(Instant Governance)模式參與決策。與傳統 DAO 需數週通過提案不同,1inch 允許協議在投票後迅速更新。持幣者可對價差分配、流動性池參數與協議改進事項進行投票,每枚代幣擁有同等投票權,確保治理過程公平公開。
「Fusion」升級引入了名為「Unicorn Power(UP)」的質押機制。使用者質押 1INCH 代幣以獲得 UP,並可將其委派給 Fusion 的解析者(resolver)。解析者會將交易利潤的一部分分配給委派者,形成額外收益來源。這套機制使解析者與使用者的利益一致,同時提升協議運作效率。
1inch Fusion 模式與免 Gas 交易
1inch 於 2022 年 12 月推出的 Fusion 模式徹底改變了 DEX 交易方式。該系統採用「意圖導向架構」(intent-based architecture),使用者不需指定具體執行方法,只需表明希望達成的交易結果。專業做市商(稱為 resolvers)會相互競爭,以最佳價格實現這些交易意圖。
免 Gas 交易是 Fusion 模式中最吸引人的功能之一。解析者負責支付 Gas 費,並將這些成本計入報價中。使用者在下單時即可看到最終價格,無須擔心 Gas 費波動。這對於過去因高費用而避開 DEX 的小額交易者尤其有利。
系統採用荷蘭拍賣機制(Dutch Auction)以確保價格具競爭力。當使用者提交訂單後,起始可接受價格會先高後低,解析者會競相以盈利區間內的最佳價格完成訂單。使用者可根據需求選擇 Auto、Fast、Fair 或 Custom 模式;Fast 模式追求立即成交,即使價格略差,而 Fair 模式則等待更理想的價格。
Fusion 架構中內建 MEV 保護。解析者會將交易直接打包進區塊,防止搶先與三明治攻擊。這讓使用者免受常見的 DEX 攻擊手法影響,獲得媲美機構級的交易體驗。
1inch Network 發展時間軸
1inch 的發展歷程展現出持續的創新與擴張:
1inch 創始於 ETHGlobal
平台於 ETHGlobal 黑客松創立
Mooniswap 上線
推出 Mooniswap(後更名為 1inch 流動性協議)
Pathfinder V2 升級
發佈 V2 版本,Pathfinder 演算法支援 21 家 DEX
1INCH 代幣發行與融資
獲得 1,200 萬美元融資,並發行 1INCH 代幣
限價單協議上線
推出限價單協議
Fusion 協議發佈
發佈 1inch Fusion,支援免 Gas 交易
開發者入口上線
推出開發者入口與 API
Solana–EVM 跨鏈整合
新增 Solana 與 EVM 網路跨鏈交換功能
Fusion 協議升級
Fusion 協議重大升級
與中心化交易所合作與原生交換
與 Coinbase 合作,推出原生代幣交換功能
戰略轉型:邁向 DeFi 基礎設施供應商
1inch 於 2023 年正式從面向消費者的聚合平台轉型為基礎設施供應商。公司將旗下多項產品整合為單一 API,服務多個行業主要夥伴。目前 Ledger、MetaMask 與 Trust Wallet 等主流錢包皆採用 1inch 技術作為其兌換功能的核心。這種 B2B 模式充分發揮 1inch 的技術優勢,同時有效降低用戶獲取成本。
2023 年 7 月推出的開發者入口網站提供完整的 API 文件與工具,協助開發者構建應用。內容涵蓋聚合交易、限價單及流動性協議等模組。開發者無需理解複雜的路由演算法,即可直接整合 1inch 的功能。系統自動完成最佳化流程,並為進階使用者提供可自訂的操作選項。
到了 2025 年 10 月,1inch 宣布與多家中心化平台建立深度合作關係,讓更多使用者能透過熟悉的介面體驗去中心化交易。這一舉措進一步驗證了 1inch 的基礎設施策略,也為其開啟了龐大的用戶導入管道。
聯合創辦人 Sergej Kunz 預測,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心化平台將逐步轉變為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前端介面。他指出,這些平台已透過區塊鏈投資與產品整合展現出這一趨勢。1inch 的角色則是成為推動這場轉變的流動性層,為鏈上與原生 DeFi 應用提供高效、穩定的基礎設施支撐。
原生代幣無需包裝(Wrapping)即可兌換
2025 年 10 月的系統更新,解決了 DeFi 用戶體驗中的一大痛點。以往,想要兌換原生代幣(如 ETH),使用者必須先手動將其包裝成 ERC-20 版本的 WETH,交易完成後再拆包回 ETH。這個繁瑣的過程常讓新手感到困惑。
1inch 的 NativeOrderFactory 擴充功能能在背景中自動處理包裝與拆包。使用者只需在單筆交易中選擇 ETH 作為輸入代幣、任意代幣作為輸出,協議便會在後端自動完成 WETH 轉換。這項改進讓 DEX 交易的體驗更加直覺,幾乎與中心化交易介面一樣簡便。
此功能可支援所有具有原生代幣的網路。使用者能直接在 Polygon 上兌換 POL,或在 BSC 上兌換 BNB,而無需理解包裝代幣的概念。系統也會在可能的情況下自動將操作批次化,以節省 Gas 成本。這些改進大幅降低了去中心化交易的使用門檻,推動了 DeFi 的主流採用。
對比 1inch 和 Jupiter

1inch 與 Jupiter 代表了兩種不同的 DEX 聚合理念。1inch 專注於以太坊、BNB Chain、Polygon 等多鏈流動性整合;而 Jupiter 則深耕 Solana 生態,提供針對該網路的專屬功能。兩者在各自領域中都展現出卓越的表現。
1inch 透過 Pathfinder 演算法,整合來自多條區塊鏈上數百個流動性來源,能夠處理複雜的跨鏈路由與 Gas 最佳化。其 Fusion 模式提供免 Gas 交易,特別針對以太坊高手續費環境而設計;同時,CHI Gas 代幣幫助使用者在網路壅塞時節省交易成本。
Jupiter 則得益於 Solana 網路的高速與低費用優勢。交易手續費通常低於 0.01 美元,使得在以太坊上難以實現的功能得以落地。該平台原生支援永續合約交易、定投(DCA)與限價單功能;此外,透過與加密支付卡的合作,Jupiter 正逐步拓展至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它在 Solana 的主導地位,與 1inch 在 EVM 生態中的核心角色相互呼應。
交易者會根據自身的鏈偏好與需求選擇平台。若希望跨多鏈尋找深度流動性,1inch 是理想選擇;而重視交易速度與低成本的使用者,則更傾向於使用 Jupiter。兩者皆在各自生態中推動創新,服務不同的用戶群體。
查看 JUP 在 LBank 的市場表現
JUP()價格
治理模式與社群參與
1inch 採用即時治理機制,使協議能迅速進化。傳統的 DAO 通常需要經過長達數週的提案與投票流程,而 1inch 的代幣持有者在達成共識後,只需數日便能推動變更。這種靈活性讓協議能快速因應市場變化。
治理系統採取完全平等的設計,所有代幣皆享有同等權利,無論持幣多寡都沒有特權。系統中沒有主節點或驗證者享有額外投票權,確保治理過程真正民主,讓小額持幣者也能與大型參與者共同影響協議方向。
治理決策涵蓋多項關鍵協議參數:
- 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價差盈餘分配
- 流動性池的費率結構
- 獎勵分配機制
- 協議升級執行方式
- 資金庫管理策略
1inch 基金會在治理中扮演協調者角色,但不干預最終決策。基金會提供基礎設施與行政支持,由社群共同決定協議方向。這種架構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時,也兼顧了運作效率。定期舉行的治理會議則幫助社群了解最新提案與協議發展。
安全機制與審計記錄
1inch 將安全性視為首要任務,並以多層防護機制確保協議穩定。所有智慧合約在上線前都會經過嚴格審計,協議同時設有漏洞賞金計畫,鼓勵資安研究人員回報問題。定期的安全審查則確保新功能不會引入潛在風險。
流動性協議中的虛擬匯率機制能有效防禦常見攻擊。搶先交易者無法透過調整交易順序來獲利,三明治攻擊也因價格更新延遲而失去效益。這些防護措施在不犧牲效率的前提下,同時保障交易者與流動性提供者的利益。
Fusion 的解析者必須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包括 KYC 與 AML 驗證。協議會檢查解析者是否涉及制裁名單或違規行為,僅核准的解析者方能參與訂單執行。這套合規框架在維持去中心化原則的同時,也保障了使用者的交易安全。
1inch 的歷史表現證明其安全機制的可靠性。許多 DeFi 協議曾遭駭客攻擊,但 1inch 至今未出現重大事故。平台累積處理數千億美元的交易量,始終維持穩定運作,這種可靠性也吸引了對安全性要求嚴格的機構級使用者。
未來展望與市場定位
1inch 站在 DeFi 基礎設施發展的最前線。從面向消費者的聚合平台轉型為 B2B 基礎設施供應商,使其具備長期成長潛力。與主要平台的合作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策略,使公司能從整個 DeFi 生態中創造價值,而非僅與單一平台競爭用戶。
隨著多鏈生態持續擴張,跨鏈功能的重要性日益提升。1inch 的多鏈架構在此方面具備明顯優勢,能迅速整合新興區塊鏈的流動性。這種靈活性確保其在新網路興起時依然保持競爭力。
未來若中心化平台逐步轉變為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前端,將為市場帶來巨大的機會。1inch 憑藉成熟的技術與既有合作夥伴,有潛力在這場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現有的 API 整合已充分展現這一構想的可行性。
隨著 DEX 聚合市場的成熟,競爭將愈發激烈。新的協議可能以創新功能挑戰 1inch 的市場地位。要維持領先,1inch 需要持續推動創新與生態擴張。團隊的技術專長與執行力顯示出他們具備保持領先的能力。從最初的黑客松項目成長為關鍵基礎設施,1inch 展現出高度的適應性與長期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