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管型 VS 非託管型NFT

NFT託管權的重要性與選擇

在當今區塊鏈和DeFi世界中,非同質化代幣(NFT)以其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引發了全球熱議。然而,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關鍵問題在於:誰真正掌握着您所創造或購買的NFT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實際上,對於NFT的託管方式,用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託管型和非託管型。


在涉足NFT的世界時,瞭解並選擇合適的數字貨幣錢包至關重要。如同管理加密貨幣一樣,NFT的託管模式也存在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將NFT存儲於第三方提供的託管型服務中,另一種則是通過非託管型錢包自行保管私鑰,從而實現對NFT的完全自主控制。


這兩種託管模式的選擇不僅關乎個人需求,還與用戶願意承擔的安全責任緊密相關。在挑選用於交易、創建或持有NFT的錢包平臺時,託管型與非託管型這一核心區別將成爲決定性因素,影響着用戶的資產安全、便利性和自主權。接下來的文章將深入剖析這兩種類型的NFT託管服務及其各自的特點與優劣。

加密貨幣錢包:數字資產的守護者

加密貨幣錢包是用戶涉足區塊鏈世界的必備工具,它如同現實世界中的錢包一樣,用於存儲、管理和交易各類加密貨幣及非同質化代幣(NFT)。這一不可或缺的工具的核心在於公鑰和私鑰的管理。


公鑰在加密貨幣領域扮演着接收地址的角色,就像銀行賬戶的賬號一樣,可以公開分享給他人進行轉賬。而私鑰則猶如保險箱密碼,持有者通過私鑰對交易進行簽名確認,以此來證明自己對加密貨幣的所有權並授權資金轉移。保管私鑰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因爲它直接關係到資產的安全性,私鑰可能被物理記錄在紙上(冷存儲)、存儲於電腦桌面軟件中(熱存儲),或是高度安全的硬件錢包設備內。


選擇加密貨幣錢包時,不僅需要考慮其基礎功能——存儲數字貨幣,還需關注是否支持NFT的存取。許多錢包產品已經擴展了功能以適應NFT市場的需求,允許用戶將購買或創建的NFT儲存在錢包內,並能夠便捷地發送或接收這些獨一無二的數字化收藏品。無論是比特幣、以太坊還是其他類型的穩定幣,亦或是新興的NFT市場,一款合適的加密貨幣錢包都能成爲您在區塊鏈世界暢行無阻的通行證。

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私鑰託管與責任轉移

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是一種將用戶私鑰保管權交由第三方的服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您的數字資產並非由您直接控制,而是由如交易平臺或專業託管服務供應商等受信任的第三方代爲管理。這意味着,用戶不再需要自行存儲和保護私鑰,從而避免了因私鑰丟失而導致資產無法找回的風險。


儘管失去了對私鑰的全面掌控,但託管型服務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安全保障。對於不熟悉區塊鏈技術複雜性、擔心個人安全措施不足或者不願承擔私鑰管理風險的用戶而言,選擇託管型錢包意味着可以將資產安全的責任轉移到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即使遺忘登錄密碼,也可通過客服支持渠道重新獲得賬戶訪問權限。


然而,這種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建立在對託管方完全信賴的基礎上的。一旦選擇使用託管型服務,就意味着用戶的加密貨幣置於第三方的控制之下,其安全性依賴於託管方的運營能力和信譽。因此,在決定採用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時,務必對所選平臺或服務供應商進行充分調研,確保其具備良好的行業口碑、強大的安全防護措施以及健全的風控體系,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您的數字資產安全。

非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自主掌控與安全挑戰

非託管型加密貨幣錢包,又稱自保管錢包,賦予用戶對私鑰的完全控制權。這種類型的錢包適合那些尋求最大程度資金自主性和隱私保護的用戶。在使用非託管型錢包時,用戶的數字資產並不存儲於任何第三方服務提供商,而是通過用戶自己掌握的私鑰進行管理和訪問。


儘管擁有更高的控制自由度,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責任。用戶必須妥善保管自己的私鑰和助記詞,一旦丟失,則可能永久失去對應加密貨幣或NFT的所有權。市場上有多種非託管型錢包可供選擇,包括手機應用(如Trust Wallet)、桌面軟件(如Electrum)以及瀏覽器插件(如MetaMask)等。


此外,部分服務(例如Tor.us)爲非託管型錢包提供了額外的安全保障措施,允許用戶通過社交登錄信息來間接管理密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操作流程並增強了安全性。然而,即使有這樣的輔助工具,持有非託管型錢包的用戶仍需時刻警惕,確保私鑰的安全,以充分保障自身加密資產不受損失。

適用於NFT的錢包類型與代幣標準兼容性

在探討託管型與非託管型錢包應用於NFT時,首要考慮的是錢包對於不同區塊鏈及其代幣標準的支持程度。無論是用於存儲加密藝術品還是其他類型的NFT,選擇的錢包需與所持有NFT的底層技術相匹配。


以太坊是目前NFT最流行的發行平臺,其支持兩種主要的代幣標準:ERC-721和ERC-1155。ERC-721協議被廣泛用於創建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如CryptoKitties、藝術品等),而ERC-1155則允許在同一智能合約中管理同質化和非同質化的多種代幣。


非託管型錢包如MetaMask、Trust Wallet和MathWallet,因其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深度集成,通常能夠支持這兩種主流的NFT代幣標準,從而方便用戶直接接收、管理和交易這些NFT。然而,當涉及到與中心化交易平臺進行交互時,例如購買或出售NFT,用戶往往需要使用由該交易平臺提供的託管型錢包服務。這類錢包確保了在交易過程中用戶的資金安全,並簡化了交易流程,但同時意味着用戶在此期間對私鑰及資產的實際控制權有所讓渡。


因此,在決定選用何種錢包來存放和處理NFT時,務必先確認您的NFT遵循哪種代幣標準以及所在的區塊鏈網絡,再根據所需功能和服務水平,甄選合適的託管型或非託管型錢包產品。此外,爲確保順利進行NFT交易,還應查閱相關交易平臺關於其所接受NFT類型和要求的具體信息。

購買NFT的途徑:去中心化平臺與託管型市場

在使用數字貨幣錢包購買NFT收藏品時,選擇合適的交易環境至關重要。這主要取決於您是傾向於通過去中心化平臺還是託管型市場進行操作。

去中心化平臺(非託管)

對於尋求完全自主權和資產安全性的用戶來說,去中心化NFT市場如Binance Featured等提供了直接與非託管型錢包交互的機會。在這些平臺上,用戶無需創建賬戶或經歷繁瑣的註冊流程,而是直接通過連接個人錢包與買賣雙方進行交易。例如,在LBankDEX或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者可利用自己的私鑰管理資金,實現對NFT購買過程的全盤掌控。

NFT市場(託管)

相比之下,託管型NFT市場在交易過程中扮演了第三方託管人的角色。購買NFT前,用戶需將資金存入平臺指定的錢包地址,由平臺暫時保管,以參與競拍或即時購買。一旦成功購得NFT,買家可以選擇將其留在平臺提供的託管錢包內,也可以轉至其他支持該NFT類型的自託管錢包中。

使用錢包鑄造與出售NFT:去中心化與託管平臺實踐

去中心化平臺(非託管)

在去中心化的NFT平臺上,用戶可以直接通過連接自己的非託管型錢包來實現NFT的創建和銷售。例如,在Featured by Binance等平臺上,用戶可將圖片、音頻或視頻內容及其元數據上傳至平臺進行“鑄造”。在這個過程中,用戶能夠自由決定是發行單個獨特的NFT還是一個包含多個NFT的合輯。


完成鑄造後,NFT將被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上,不可篡改。隨後,賣家可以通過設定固定價格或者採用英式拍賣形式,在二級市場上公開出售自己的NFT作品。一旦交易達成,智能合約會自動執行資產轉移,並確保銷售收入從買家的錢包安全轉至賣家的錢包。

NFT市場(託管)

而在託管型NFT市場上,賣家首先需要將要出售的NFT存入該交易平臺。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爲不同平臺可能支持不同的NFT標準,若選擇錯誤的平臺,則可能導致資產丟失。在確認平臺兼容性後,賣家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銷售方式,如固定價格銷售或拍賣模式。


當NFT成功售出時,託管型市場的系統會自動處理所有權轉移手續,將NFT發送給新的所有者。同時,賣家獲得的收益可以選擇提取到外部錢包,也可以保留在平臺內以備後續操作使用。總之,在託管型市場中,雖然私鑰控制權有所讓渡,但交易流程得以簡化,並由平臺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託管型NFT服務的優勢與潛在風險

優勢

1. 簡易操作性:託管型NFT服務簡化了交易流程,特別適合新手用戶。無需深入瞭解私鑰管理、區塊鏈交互等複雜技術細節,即可便捷地買賣NFT。平臺通常提供直觀友好的用戶界面,並且具備一定的容錯機制,出現問題時有客服支持協助解決。


2. 安全性保障:由於資產由第三方專業團隊託管,理論上降低了用戶因私鑰丟失導致資產損失的風險。同時,託管服務可能會採取多重安全措施來保護用戶的數字資產。


然而,託管型服務並非沒有缺點:

劣勢

1. 去中心化程度低:對於追求絕對自主權和隱私保護的加密貨幣愛好者來說,託管服務意味着將資產控制權交給了第三方。這違背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初衷,削弱了用戶對自身資產的直接掌控能力。


2. 身份認證要求:許多託管型NFT平臺爲了合規經營,會要求用戶提供個人身份信息進行KYC(瞭解你的客戶)審查。儘管有助於打擊非法活動,但也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3. 安全挑戰:雖然託管服務承諾安全保障,但歷史上的黑客攻擊事件表明,集中存儲的數據始終存在被竊取或破壞的可能性。一旦平臺遭受攻擊,用戶的

NFT資產可能面臨嚴重威脅。

非託管型NFT服務的優勢與挑戰

優勢

非託管型NFT服務賦予用戶最大程度的自主權和控制力。在非託管環境下,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的錢包進行交易,無需通過第三方託管平臺,從而顯著減少交易費用,並提高交易的私密性和匿名性。尤其對於珍視隱私的用戶而言,可以避免KYC流程,直接參與到去中心化的匿名交易中。只需一個兼容的非託管型錢包,即可輕鬆涉足NFT市場。


然而,隨着技術的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優化,諸如Tor.us等服務提供商正在努力簡化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使用難度,使其逐漸接近託管式服務的易用性水平。

挑戰

儘管非託管型NFT服務具有諸多優勢,但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挑戰。對於初次接觸加密貨幣或區塊鏈的新手來說,非託管錢包的操作可能會顯得相對複雜,學習成本較高。此外,截至2021年6月,在整體流動性及成交量方面,非託管式交易平臺相較於許多主流託管式交易平臺(如Uniswap)仍顯不足,但這並不意味着非託管服務無法在未來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NFT市場的快速成長和創新項目的湧現,部分項目正致力於開發跨平臺非託管市場以解決流動性問題。這意味着隨着時間推移和技術進步,非託管型NFT服務在流動性、用戶羣體和成交量等方面有可能實現對託管型服務的超越。

託管與非託管NFT服務的核心對比點

私鑰管理與所有權

- 託管型NFT服務中,用戶私鑰由第三方持有,資產所有權通過平臺間接控制。


- 非託管型NFT服務則將私鑰完全交予錢包持有者,確保了資產的直接自主權。

輔助功能與註冊流程

- 託管型服務通常提供更加完善的客戶服務和易於操作的界面,需要用戶註冊賬戶進行交易。


- 非託管型服務更側重於去中心化原則,無需註冊賬戶即可向所有人開放,但可能在用戶體驗上略顯複雜。

交易成本

- 託管型NFT交易平臺由於涉及更多中間環節,交易成本一般較高,包括可能存在的手續費和服務費等。


- 相較之下,非託管型平臺交易成本通常較低,更符合區塊鏈去中心化低成本的特性。

安全性考量

- 託管型NFT服務的安全性依賴於平臺自身的防護措施,一旦平臺遭受攻擊或內部管理疏漏,用戶資產面臨潛在風險。


- 非託管型服務中,用戶自身保管私鑰,安全性相對較高,但也需承擔丟失私鑰導致資產無法找回的風險。

身份認證(KYC)

- 託管型服務爲了遵守法規要求及保障交易安全,通常會執行嚴格的KYC流程。


- 非託管型服務多傾向於匿名交易,往往不需要用戶提供個人身份信息進行KYC驗證。

結語

綜上所述,選擇合適的NFT託管方式對於保護和管理您的數字資產至關重要。託管型服務提供便捷性和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但同時也將資產控制權交給了第三方,而非託管型錢包則賦予用戶最大程度的自主權與隱私保護,但需自行承擔私鑰安全的責任。


隨着區塊鏈技術和NFT市場的發展,未來的託管解決方案可能會融合兩者優勢,實現更高的安全性、易用性及流動性。因此,在做出決策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的技術理解能力、風險承受水平以及對資產所有權和控制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