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HYPER nieuws对话Hyperliquid创始人Jeff:不拿风投、拒绝CEX,揭秘160亿公链背后的成功密码

对话Hyperliquid创始人Jeff:不拿风投、拒绝CEX,揭秘160亿公链背后的成功密码

2025-08-18
Hyperliquid是以11人团队占据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75%份额的黑马项目,用户资产62亿美元,代币市值160亿。创始人Jeff毕业于哈佛,曾在量化交易公司工作,2018年进入加密领域。项目坚持自筹资金、社区主导理念,拒绝VC投资和中心化交易所上币。团队保持精简专注,致力于构建高效去中心化协议而非单一应用。Jeff认为加密行业需要更多"增益式"创新,看好去中心化金融的未来发展。
对话Hyperliquid创始人Jeff:不拿风投、拒绝CEX,揭秘160亿公链背后的成功密码

Hyperliquid 是本周期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以仅仅 11 人的团队,已经占去中心化永续市场超过 75% 的份额,本文发布时 Hyperliquid 用户资产规模达约 62 亿美元,HYPE 市值近 160 亿美金,FDV 近 460 亿美金,排名第 13。Hyperliquid 甚至被社区认为可能是下一个币安。

Colin: 感谢 Jeff 抽出时间来参与。正如我们所知道的,Hyperliquid 是过去一年最具影响力的加密协议之一。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能否讲讲在创建 Hyperliquid 之前你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你进入加密行业的道路?

Jeff: 当然可以。我在美国长大,201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学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那时候虽然离现在不远,但感觉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时代。那时学数学的大家都想从事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的工作,但选择并不多。创业圈相对比较成熟,而大规模的社交媒体也逐渐过时,AI 还没有那么火热。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选择:是留在学术界做研究,还是转行做量化交易。我选择了去 Hudson River Trading,当时它是美国股市和其他市场的大型做市商之一(现在我认为仍然是)。那里的工作环境很棒,像是创业公司,但做的是交易工作。我得以深入思考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了解市场运作,并学会如何将量化思维应用到市场中。

大约在 2018 年,我了解到了以太坊,并觉得它非常酷。我基本上阅读了以太坊的白皮书,稍微了解了一些,立刻觉得这将是金融的未来。因此,自从离开 HRT 后,我基本上一直都在加密领域。从 2022 年左右开始,我们在加密领域做量化交易,既看中心化交易所也看去中心化交易场所。那时,FTX 崩溃了,我们确实看到了它的影响。

在那时,我们意识到人们会开始理解自我托管的价值,并准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加密货币交易。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市场上缺少一个既注重去中心化原则又关注用户体验的交易所。因此,我们想,为什么不尝试建立一个既符合去中心化原则又能提供优质用户体验的交易平台呢?这就是 Hyperliquid 从一开始就具有的 DNA。

Jeff: 我肯定没想到它会这么大。我一直都很有远见,通过比别人更努力工作、保持信念、拥有长期愿景和承诺,做得好其实是很容易的。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事情不会一蹴而就,你必须愿意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我认为这一点确实是对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直有这个愿景。即使现在,我觉得我们仍然有更宏大的目标。但当然,当时如果说我们知道它会这么大,那肯定是愚蠢的。主要是由于团队的辛勤努力,也有社区在关键时刻支持了这个重要的理念,当然还有一些运气。你永远不能说这类事情是必然的。

Colin: 最初你是完全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立 Hyperliquid 吗?为什么选择拒绝风险投资或其他人的投资?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Jeff: 是的,Hyperliquid 完全是自筹资金。我想我从来没有在为了赚钱而做这件事。其实在 Hyperliquid 之前,做交易让我明白,钱其实只是一个数字。我并不太看重物质财富,我实际上不太在乎钱。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对世界有价值。所以我很高兴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只要做好成功的准备。

我确实认为 Hyperliquid 非常独特,因为部分愿景 — — 其实是整个愿景 — — 就是重新定义人们如何与金融和价值互动,以及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要推动人们尝试一些非常新的、可能不太熟悉的东西是很困难的。

有一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那就是拥有权应该由社区来主导。当 Hyperliquid 启动时,标准的做法是通过风险投资者筹集大额资金并制造很多兴奋感 — — 一次又一次地融资,觉得“哦,我们在取得进展,因为上次我们筹集了 100 万美元,这次是 1000 万美元,再到 1 亿美元。”但我总觉得那种方式有点虚假,那不是真正的进步。

真正的进步是用户从你所做的事情中获得实际的价值,而不是一群在早期投入一些钱的投资者能够从中受益。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愿景,我觉得这确实打动了很多人。我们很幸运,大家都能支持这个愿景。

Colin: 很多人注意到,当 Hyperliquid 发布其代币时,并没有在任何中心化交易所上市。为什么你们选择这样做?

Jeff: 他们本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线(HYPE)。我们的框架一直专注于构建和创造用户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太在乎别人怎么做。我们只是专注,彻底专注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并且没有业务发展(BD)团队。我们有一些人负责与社区和生态系统的合作,但我们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拥有面向机构的全职团队。

所以,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帮助处理上市事务。我们认为,最终每个平台都会根据自己的决定来选择是否上市,我们也能接受任何结果。如果某个平台想要上我们的代币,那很棒,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用户会接触到我们的产品。如果其他平台不上,那也没关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上 — — 只要我们做好工作,构建好技术。也意味着那些真正关心 Hyperliquid 的人会主动找到我们。

假设有一个热心的用户,他真的很关心 Hyperliquid,但找不到我们,那么他们可能会自己去尝试一下。我们认为,这也不是一个坏的结果。但实际上,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超出核心职能的事情。

Colin: 从你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要给有资金或资源的创业者一些建议,你是否还会建议他们不太关注上币或风险投资?

Jeff: 不一定。我认为,如果你需要资金去做某件事,风险投资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风险投资可以做很多投资,他们有大量的资本。这样,初创公司就不需要担心短期内资金问题,可以专注于构建和扩展。所以,我认为它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有资本,并且有能力去做某件事,且你真的相信它,我个人认为,最好避免稀释整体的所有权 — — 因为所有权的份额是固定的 — — 而不是仅仅为了短期利益而稀释它。也许,如果社区能拥有更多的份额,那会更好。长远来看,这是更好的,更公平的。这些人才是网络最重要的部分,对吧?

Colin: 你们在初期是否与一些做市商合作来构建 Hyperliquid?他们是否会提供代币或空投?我听到一个传闻,说一些重要的做市商帮助 Hyperliquid 与币安竞争,这是真的吗?

Jeff: 基本上,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没有任何私人安排,比如利润分成协议或投资。确实有一些做市商接触过我们,因为那时这种做法很常见。

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都会通过筹集资金,并从做市商那里获得资金。做市商同时也是投资者,他们提供流动性和帮助。但我们没有投资者,也没有这样的安排。我们的想法一直是,虽然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最正确的做法。

许多中心化交易所因其内部资金池或指定做市商(DMM)而受到批评。我认为,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来说,从一开始就避免这些做法尤为重要。唯一的例外是 HLP,但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因为 HLP 是协议所有的,任何用户都可以向其中存款,它并不属于任何单一实体。

Colin: 现在 Hyperliquid 的核心团队有多大?团队内部的氛围怎么样?

Jeff: 我们现在有 11 个人,差不多一半是工程师,另一半是非工程师。团队很小。整体氛围挺好,我们一起经历过很多困难。我和团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我认为我们有很多做得不错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我们一直在努力招聘最优秀的人。所以,我们并不想永远保持这么小的规模,但我们对合作伙伴非常挑剔。我一直相信,或者说我很快学到的一点是,雇佣错误的人远比不雇佣任何人要糟糕。

Colin: 那么,你们将来会再招聘更多的人吗?你们希望招聘什么样的人?

Jeff: 我们有点什么都想要。很难预测,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 Hyperliquid 本身还很年轻,但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初,我们的关注点完全是成为一个用户友好、高性能的去中心化永续交易所。但现在我们的愿景要大得多。现在有许多团队正在平台上进行开发,愿景变得更加宏伟,技术复杂性也在增加。

因此,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需要做的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难预测团队将需要什么样的人。我只能说,我们需要非常聪明、积极进取、具有高诚信的人,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对我们正在建设的事业充满激情的人。

Colin: 你们的团队或基金会会投资建立在 Hyperliquid 上的生态系统项目吗?

Jeff: 嗯,我不代表基金会发言,但到目前为止,基金会并没有投资任何项目。我认为保持中立很重要。投资是可行的,但这会需要我们或基金会花很多时间去识别所有真正有价值的项目,确保它们得到公平对待,并决定如何分配资源。最终,这应该是风险投资者的工作。风险投资公司正在投资 Hyperliquid 生态系统项目,我认为这很好,因为它允许不同的人和资本自主决定资金的去向。

Colin: Hyperliquid 未来的路线图是什么?

Jeff: 我们并不会过于关注具体的里程碑。我们通常会有一些重要的事项在积极推进,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尽快推出,尽管它们最终会变得非常复杂。系统本身很复杂,因此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考虑如何发布这些功能。除了我们正在推进的一些长期愿景的内容外,我们并不会做太多的里程碑规划。所以,我们不会像“某个季度做这件事”那样做具体的预测。

现在的重点是 HIP-3 的实施,以及使现货交易和永续合约交易更为普及。同时,我们也在提升系统的性能,以应对不断增加的负载。

这些事情一直让我们非常忙碌。我认为知道下一步我们在做什么并不是特别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保持灵活应对,因为这个领域变化非常快,金融也在迅速发展。能够迅速理解发生了什么并适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路线图,可能会更难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Colin: Hyperliquid 将来会发行稳定币吗?Hyperliquid 会进入代币化股票市场吗?

Jeff: Hyperliquid 很可能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到目前为止,Hyperliquid 已经从最初的应用型项目转变为更像一个协议。人们认为的应用其实只是一个前端,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基本上是通过 API 与区块链进行交互。现在的重点是让区块链尽可能地高效和可扩展,并确保它具备支持所有金融业务所需的所有功能。然后,其他人来构建像稳定币、代币化或其他任何项目。

我认为这种方式有很多好处,因为一个团队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我们并不想建立一个非常庞大、中心化的团队,拥有许多部门和自上而下的管理。这与我对加密货币的看法不太一致,或者说,这与中本聪或其他加密社区的人对技术的设想不符。让一个公司构建所有东西会导致技术缺乏韧性和强度。相反,如果核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协议,任何人都可以与之交互,自我运行,保持客观和中立,那么其他人就可以在其上进行构建、合作、竞争和组合。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系统,我认为这才是金融应有的运作方式。

Colin: 你刚才说 Hyperliquid 的核心团队只有 11 个人。而像币安或 OKX 这样的公司,可能有三四千人。为什么 Hyperliquid 能这么成功,而许多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却在挣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Jeff: 嗯,我其实不太了解其他团队的情况,所以很难做比较。

但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 Hyperliquid 非常专注。如果你看中心化交易所,它们实际上在运营多个业务。看起来它们有一个核心团队,但可能还会有一个质押团队、一个市场营销团队,甚至一个机构团队。在我看来,这些团队每一个都像是一家公司。

这些公司可能每一个(团队)都有,嗯,比 Hyperliquid 多十倍的人。但关键是,它们也在尝试做更多的内部工作。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不同的视角。如果你更广泛地看待 Hyperliquid,把它当做任何人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做的事情,那么就有更多的人在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在 Hyperliquid 上工作的团队,可能都比负责协议核心的团队要大。所以,也许这样对比会更合适。

Colin: 你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吗?你是如何在加密行业领导团队的?

Jeff: 我不太确定我的管理风格是什么,你最好问问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不过,我认为我对人有很高的期望。我们的团队非常小,工作量也很大。所以,是的,我可能会推动人们做比他们自己舒适的更多的事情,但这可能对每个 CEO 或 CTO 都是一样的。

我还是挺亲力亲为的。我尽量不进行微观管理 — — 只是给人们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越强大的人越能很好地完成。我喜欢让他们完全负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只是完全撒手是不太行的。我一直积极参与技术方面的工作,几乎时刻了解技术方面的一切情况。虽然这变得越来越难,但我觉得保持这种参与非常重要,因为 Hyperliquid 所做的事非常重要。

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 — — 它是一个区块链,一个节点软件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如果那部分变得混乱,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工作、发生冲突,那是非常危险的。正确性和性能对系统的扩展至关重要。

Colin: 现在很多年轻人或创业公司选择进入 AI 领域,你是否仍然认为加密行业有很多创业机会?你会给这些初创公司什么建议?

Jeff: 是的,我认为有很多机会。如果你非常聪明、年轻且有雄心,AI 和加密肯定是最显而易见的两个领域。但我确实认同你说的,有些人不完全合适。AI 确实占据了焦点,这大概是有原因的。加密行业有很多事情并不那么受欢迎,过去发生过很多不太正规的事,至今仍然有类似现象,所以我并不怪别人对它保持谨慎。

尽管如此,我认为在加密领域仍然有很多值得构建的东西。关键在于角度。到目前为止,加密行业成功赚到的钱大多是“掠夺式”的,而不是“增益式”的。很多都是类似骗局的事情,像是创造某个代币的需求,然后很容易就能将其出售。我觉得这是非常遗憾的。它赋予了某些人很多权力,但也吸引了那些想要滥用系统的人。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来看,那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构建的东西。

但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金融已经过时,支持金融的基础设施也已经过时,而唯一可持续并且有效的升级方式是从头开始重写它,采用去中心化的所有权和控制方式,那么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金融行业本身非常庞大,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也非常大。它们目前比加密行业更大、更有价值。而且,我认为加密确实能为这些问题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有更多实际的使用案例。看起来这是一个黄金时机,伴随着政策变化以及技术领域普遍的乐观情绪。

我认为这个行业有了第二次机会来留下好印象,并构建有价值的东西。一旦那发生,就会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更多人会受到启发来构建并创造更多的例子。我认为这就是这个行业真正需要的。

Colin: 下一个问题,可能更私人一点。如果你不想回答也没关系。你父母是中国移民吗?你会说中文吗?

Jeff: 对的,我父母都是从中国移民过来的。所以我算是第一代美国人,出生并成长在美国。我算是中西方文化的混合体。

我觉得东西方的很多价值观是互补的。现在想来,这也许是 Hyperliquid 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我认为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对创业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最大的创业公司都在美国。我觉得只要世界保持现在的状态,这一点将继续成立。

这些价值观包括相信一个小团队也能做出成就,敢有大梦想,但也要独立思考,不把现状当作理所当然,而是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美国思维,我作为在美国长大的人,非常认同这种理念。

我不太关心政治,我只想做事,但我认为这些创业价值观非常契合我。至于东方的部分,我对中国历史等方面了解不多。我想,我这一代人可能有一个缺点,就是移民到新国家后,可能会与自己的根失去一些联系。

所以,我对此有些愧疚,但我对这些原则有一定的理解。从传统上来说,中国的价值观更多强调谦逊、做事多于说话、以及强烈的工作伦理。这些都影响了我工作和构建的方式。东西方这两种世界观都非常宝贵且互补,这就是我对自己的看法。嗯,我会说一些中文,但确实已经退步了,因为我不怎么使用它了。

Colin: 我最后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对中国社区或中国粉丝说几句话?他们一直非常支持 Hyperliquid。还有一个更有趣的问题 — — 你认为现在还处于牛市吗?你对比特币在这轮周期中的预测是什么?

Jeff: 谢谢你们的支持,非常感谢。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去过中国了,我觉得既亲近又疏远。

看到他们成为如此庞大的社区并且给予支持,真的很棒。归根结底,Hyperliquid 不应该受到任何界限的束缚,无论是政治、国家还是其他什么。我真心相信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我认为这是促进繁荣和推动人类进步的最佳方式。

是的,繁荣是最贴切的词。我认为 Hyperliquid 就是这种理念的延伸。看到全球各地的人们支持它并通过构建它取得成功,真的很酷,我也希望能继续在这个过程中支持大家。至于牛市,我其实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完全不知道。

我一直专注于自动化交易,我的重点是理解市场的详细时间框架。我的思维模型是,在长时间框架下,很难做出有信心的预测。

如果你觉得你知道,那你可能错了。我认为那些能够做出长期预测的最聪明的人必须带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来做这些预测。比如,如果你问沃伦·巴菲特五年后可口可乐的股票会怎么样,他不会笃定地说会很大。他可能只是会给出一些关于基本面的模糊回答,之类的。

所以,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但我认为这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你的主要关注点是买卖代币,那牛市和熊市的确很重要。但如果你专注于构建,那么它们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市场较为冷静时进行构建反而更好,因为没有那么多干扰。这一直是我的方法。

Live chat

Klantenserviceteam

Net nu

Beste LBank-gebruiker

Er zijn momenteel verbindingsproblemen met onze online klantenservice. We werken er hard aan om het probleem op te lossen, maar we kunnen op dit moment geen exacte hersteltijd aangeven. Onze excuses voor het ongemak.

Als u hulp nodig hebt, kunt u contact met ons opnemen via e-mail. Wij zullen dan zo snel mogelijk reageren.

Bedankt voor uw begrip en geduld.

Klantenserviceteam van L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