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可能推动的“去监管”预期下,代币化股票赛道以RWA(真实世界资产)概念重新崛起,吸引Robinhood、xStocks和StableStocks三股势力入场。Robinhood采用衍生品合约模式,xStocks主打开放DeFi生态,而StableStocks则走混合路线。尽管前景广阔,该领域仍面临流动性不足、监管模糊和中心化风险等挑战。最终胜出者需在合规、用户体验和生态整合上找到平衡,才能真正推动链上股票交易的普及。
在特朗普可能带来的“去监管”预期下,沉寂已久的代币化股票赛道,在2025年正以 RWA的新面貌重燃战火。将全球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美国股票——引入加密行业中,让全世界的加密用户都能随时随地交易,这无疑是一个宏大且诱人的叙事。
然而,这条路并非坦途。从早期的 STO 概念,到 DeFi Summer 的合成资产实验,再到 FTX 和币安的短暂尝试,代币化股票的历史充满了波折。如今,随着监管环境的微妙变化,新一轮的竞赛已经打响。
Robinhood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三驾马车,详解其法律内核、商业模式与核心差异,并探讨谁最有可能在这场高风险的博弈中拔得头筹。
要理解今天的竞争格局,必须回顾历史。代币化股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根据 RWA.xyz 的数据,当前股票 RWA 市场的总发行量约为 3.74 亿美元,但增长缓慢。市场格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Robinhood、xStocks 和 StableStocks 的入场,为市场带来了三种更具想象力的范式。
法律内核
一句话点评:
xStocks 的打法与 Robinhood 形成了鲜明对照。Robinhood 的模式更像是“金融衍生品数字化”,依靠受控白名单机制锁住用户;而 xStocks 则是真实资产上链,并保持与 DeFi 的完全互操作。这意味着它天然更契合 Web3 的“开放乐高”叙事,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开放环境下的监管灰色地带和风险外溢问题。
这种模式能否走通,取决于两点:
能否真正建立深度流动性
能否赢得长期监管容忍度。
值得注意的是,xStocks 的模式可能会启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它为稳定币之外的“资产背书型代币”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范式,尤其适用于债券、ETF、甚至艺术品基金的代币化。与单一交易所推出的“受控代币”不同,它强调与 DeFi 模块的自由组合性,这为整个加密生态注入了新的流动性来源。
一句话点评:
从更系统的角度来看,StableStocks 的模式链路可以拆解为五个关键环节:
StableStocks 走的是“中间道路”——既不像 Robinhood 那样封闭到只有交易,又不像 xStocks 那样完全开放到与整个 DeFi 乐高融合,而是构建了一个半开放的体系。对传统金融投资者,它提供了新的进入链上市场的方式;对加密用户,它提供了接触特斯拉、苹果、麦当劳等蓝筹股的便捷入口。其核心卖点是:
一句话点评:
三角对比:StableStocks vs xStocks vs Robinhood

尽管模式各异,但现阶段所有的股票代币化方案都面临着几个共同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障碍:
这场竞赛的终局,可能并非取决于谁的法律架构更巧妙,而是谁能率先为用户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集现货、做空、杠杆与风险管理于一体的完整交易体系